《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刘莉莉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我教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前让同学们进行了以下预习:

  (1)说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2)自己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根据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4)有兴趣的可以做做后面的练习题。一上课我就交流了预习作业,同学们兴致很浓,做的平行四边形材料不一,有的用吸管做的正好为研究后面的第6题作准备,有的用钉子板围的,有的在纸上画了个平行四边形……做的好的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看他们的表情好神气哟!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有的学生竟然说到了对角是相等的。

  看来四年级的学生不可小看他们。尤其是在讨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杨家豪大胆的说出当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时面积变小了,周长没有发生变化。

  当时我呆了,问他为什么呀?他还为同学们演示了一番。这节课我上得好开心,可能由于预习的缘故,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时生成的知识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这部分内容是在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拼一拼、找一找、围一围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例题的出示顺序作了调整,先出示了楼梯图,接着再出示篱笆图,目的是让学生能先认识到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而不是先认识菱形,让学生对平行四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安排拼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意图是:一是突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是把学生认识图形的过程设计成“做”图形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初步获得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导入环节,在辨别中找不同

  我以给图形分类导入,让学生按边的条数去给图形分分类,学生能够很快地根据边的条数将所给图形分成三类。学生找到四边形后,我让学生找出一个和其他三个不一样的四边形,对于学生难度比较大,部分学生没办法一眼看出。听了各位老师的建议后,我觉得应该做如下改进:在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再让学生挑出不一样的可能效果会更好,在辨别,比较中,学生的认识可能会更加的深刻。

  二、操作的有效性、反馈的针对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操作组织得不够好,课堂显得比较乱。操作前,还是要说清要求,将鼓励措施与学生的.操作结合在一起,及时表扬操作好的学生,以达到操作有序的效果。对于反馈,本节课的反馈比较盲目,我觉得应该做以下改进:学生在操作时,教师有意巡视,找到有利于强化学生认识的成果,提高反馈的有效性。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平面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或其他图形的,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伸缩门、墨水盒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活用数学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课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一个典范,如我在教学中提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和图钉,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选择学具围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其间学生既能采用最简单的4根塑料棒来围成,还能采用6根、8根的塑料棒来围成,生4还能沟通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合理使用学具的能力,更体现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认识了四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也就是说只需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新课导入时,我把自己制作的长方形框架拿出来,由长方形拉动后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中,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量、集体讨论中发现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思维的火花在于指间”,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实践证明,让他们投入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去,动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课后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在钉子板上围一围,等活动,直观感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和发现获得的,而不是我教给他们的。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合作、交流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不足:由于自主探索需要的时间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巩固,练习量还是不够。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画四边形、贴四边形使学生认识所学的四边形。接着通过同桌合作画四边形、给四边形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所见过的四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并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而后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加深理解这两种图形,并会用集合图表示。最后通过玩平行四边形木架,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易变的特性,来了解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学生虽然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了一些认识,其余的了解甚少,如有些学生能够画出梯形,但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如果课前能够事先准备好几个大一点的、并涂上颜色的四边形的话,这样学生的视觉感觉就会更清楚、明白些,认识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学生探究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学生自己能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就行了,老师可再通过习题来验证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而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抓重点词、反复读,其目的是想让学生记住定义,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学生只有对知识理解了才能牢记概念。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成功之处:

  1.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相同的两个三角尺去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制作中初步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交流讨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于梯形的认识是结合生活画面引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重点讲解关键词语,利于学生理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这里指的不稳定性是指四边长度确定,其形状、大小不能完全确定,而三角形一旦三条边长度确定,形状是不可以变化的。所以我们说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是指它是否容易变形,并不是实际生活中的稳固的意思。实际生活中,材料相同,做法不同,它的稳固性也不同。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物体是制作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而且是非常稳固的。

  不足之处: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做一做的处理没有完成,练习不充分。

  再教设计:

  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先进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再进行梯形的认识,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