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教学反思范文

孙小飞

  《图书馆》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节课《图书馆》。《图书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实际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学生借助情境图,提出“《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共有多少本?”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8+4”之后,首先让学生摆进行小棒操作,并用算式记录操作的过程。有的孩子先把8根和4根合起来,得到1捆零2根,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共有3捆零2根,也就是32根。即:8+4=12,20+12=32;而有的孩子则把4分成2和2,28根先和2根合起来是30根,也就是3捆,再加上2根就是32根,即:28+2=30,30+2=3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10根捆成1捆的过程,所以对“满十进一”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的算理理解埋下了伏笔。

  在学生摆完小棒,理解口算方法之后,请学生拨计数器。重点解决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个位原来有8个珠子再加2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要将个位的10个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个位再加上2个珠子,得到结果是32个珠子,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个位原有8个珠子再加上4个共有12个,“满十”个了,要将个位上的10个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因而结果也是32。这样在“拨计数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个位的十个珠子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发散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这节课中,我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有益的尝试。“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中,我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同桌两人交流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先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法,再四人小组交流彼此的方法。给学生大约3、4分钟的时间探索、交流。汇报时,学生出现了五种方法,我并没有满足于各种方法表面上的罗列,而是问大家:“对于28+4这首题来说,你更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这些方法中谁和谁比较接近?”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学生在进一步的观察比较中,学生发现了这五种方法之间有着共性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行了概括和提升,进一步理解了算理。

  三、练习设计有梯度,富有趣味性。

  练习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练习不仅有梯度,还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常规的口算练习变成了“摘桃子”游戏,并根据学生的易错点设计了“森林医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也自感到有些地方不尽如意,需要改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个别孩子出现个位相加后不向十位“进1”,或计算十位时忘记加进位1的现象。

  2.感觉对学生放手不太够,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点着急,如果时间充分,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把想表达的意思说完整,平时还要多加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力争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图书馆》教学反思2

  《图书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就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来说,它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扩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前期有学习经验,所以本课的教学我就尝试着大胆放手让他们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同伴讲解、全班交流的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能直接完成的,我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完成。而将大量的时间放在重点知识上,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讨论,合作等方法自己去解决难点,从而使学生掌握重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成功在于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而且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最关键的是满足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下面就具体说说我在理解算理方面的几点心得。

  1、在小棒操作中感知“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借助情境图,提出“《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共有多少本?”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8+4之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小棒操作,并用算式记录操作的过程。有的.孩子先把8根和4根合起来,得到1捆又2根,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共有3捆又2根,也就是32根。即:8+4=12;20+12=32。而有的孩子则把4分成2和2,28根先和2根合起来就是3捆,再加上2根就是32根,即:28+2=30;30+2=32。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10根捆成1捆的过程,所以对满十进一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的算理理解打下了伏笔。

  2、在拨计数器中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摆完小棒,理解口算方法之后,请学生拨计数器。重点解决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个位原来有8个珠子再加2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要将个位的10个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个位再加上2个珠子,得到结果是32。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个位原有8个珠子再加上4个共有12个,满十个了,要将个位上的10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因而结果也是32。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个位的十个珠子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3、在沟通联系中强化“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满十进一”有了相当的理解之后,请孩子们列竖式计算。在这一环节还注意将前两项动手操作的活动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在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时,以“为什么8和4要对齐?这是拨计数器的哪一步?”“8+4满十了怎么办?怎么做不会忘了进一?”“十位变成了几?这个过程是前面两项操作的哪一步?”“当你看到竖式上的“进一”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来沟通操作与竖式计算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