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 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在对这节课进行研究的时候,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1、找准切入点。
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牵一点而动全文”,避免繁琐的分析与讲解,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于永正老师认为“简单不是减少,是目标简约、精简环节”。
以前我也听过有的老师讲《爱如茉莉》,从头讲,妈妈说爱像什么?我一开始同意妈妈的看法吗?后来,我又怎么认为的?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回答,把学生读书的时间占用了不少,学生也没有真正地深入文本去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在听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或许这篇文章有更好的切入点吧。看着文章的题目,我在想“爱如茉莉”,不就是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吗?一是茉莉花有什么特点,二是父母之间有什么样的爱。二者都弄懂了,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我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就抓住了这两条线索:茉莉花的特点与父母的爱。
2、细节悟真爱。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本课中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
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透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学生品词析句,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对父母的真情有了了切身的感悟。
3、寻找身边的爱。
现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对父母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时候显得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会体谅师长的良苦用心。他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爱,而“爱”这一字眼涵盖的范围太广,内涵又太深,所以我就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爱的细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以“爱是什么?”为题让学生谈感受。我先开头说:“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的担心,爱是爸爸的叮嘱,爱是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爱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爱是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爱是家长们的关心和帮助??”课后作业布置小练笔,让学生写写身边的真爱。
一件件小事啊,一个个细节啊,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一缕微笑??只要留心,我们便会发现它们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啊,但因为太平常了,常常给忽略了,正酷似茉莉的质朴无华、幽香袅袅、平淡无奇。也不知道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真爱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否也能有一颗爱别人有心。
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也请在坐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渗透出父母之间深深的爱。爱原来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但却散发出缕缕幽香。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仔细寻找课文中的能体现父母之间爱的细节描写,慢咬细嚼,体会其中滋味,通过体会重点词句和朗读训练,体会父母之间以及和我之间的平 淡淡却又散发着浓浓亲情的爱。成功之处是:
一、以读为主,贯穿全课。
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支粉笔、一张嘴。在初读课文时就注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同时,要注意体会字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精读课文时,着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只给于一些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地碰撞,从而让学生悟出爱如茉莉的真谛。
二、重点字词 品读感悟。
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描写的细节,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父母间的那份“茉莉爱”,在重点字词的品读中引起共鸣。如对“直奔”“探”、“轻轻”“蹑手蹑脚”“布满血丝”的品读感悟体会父母之间的平淡无奇的爱,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发言踊跃,体会独特富有见解。
通过教学我认为如果在以下环节做得更好些,效果一定会更好。第一,课前要布置预习,明确预习的任务,节省课堂学生自学的时间,为学生品读感悟留有充分的时间。
第二,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特别是指导朗读的时间不足,引起学生共鸣不够。
第三,在挖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留给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未能感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孝敬与关爱。
第一次深情地朗读这篇课文时,我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动于妈妈生病时仍牵挂着那顿允诺的饺子,感动于爸爸感知到妈妈生病时焦急的脚步,感动于那幅安静幸福的相依图……是呀,感动贯穿于全文的各个角落!鉴于此,我想:这课的教学不需要太多的讲述,学生独立地个性化阅读应该占据主导。于是,在充分的阅读课文以后,我就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品析。虽然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各方面的教学点很多。但是,通过每位孩子充分地读、品、说、再读。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孩子们发现了“奔”、“怔住”、“蹑手蹑脚”、“布满血丝”等这些词语背后包含的深情。
同时,我们得清醒地看到:我们自始至终被感动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默默地、无声地、自然地流露。这就是本文的文眼:爱如茉莉。怎样让“爱”和“茉莉”连接起来,这也是我始终在努力的。于是,我在揭示课题时,让孩子们初识茉莉,在读通课文时,我又让孩子们体会“平淡无奇”的茉莉。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这样简单,平凡,却饱含深情,就想茉莉一样,虽“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散发出“缕缕幽香”。这样,孩子们在最后的联系生活实际时,才能够去发现自己身边那茉莉般的爱。
这是苏教版国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第二课时,主要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的:先说说你见过的茉莉,再通过看图片,学习课文中的表现茉莉特点的词语,试着用这些词语再说说茉莉。接着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找一找课文中的一些能表现出爱的细节,读一读,说一说。最后总结出爱与茉莉的特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教学引导
在语文课堂中,各个环境之间的引导与连接相当重要。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图片、音乐等的渲染快速地把学生带入学习这篇课文的情境中,为后面的说、找、读打下基础。
二、注重对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学生与课本的情感对话。有时候有感情的读胜于喋喋不休的讲,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安排了大量的读,并有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努力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感情加深理解。
说话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一系列从简到难的说的训练。
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的找细节,谈体会。同学们找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体会,只要他的体会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当然如果说的不合理的也给予及时的纠正。
因为很欣赏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所以课堂的有些设计就是模仿他的教学,但又根据我们这边的学生特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发现孩子们接受的还是不错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收获很多。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特别重要,要学生体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首先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然后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也感悟到;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成语言很重要,要能抓住学生语言中的亮点进行生成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和谐融洽。在教育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学习的还很多。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题目十分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它也正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起钩来?如何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爱如茉莉”呢?
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我在仔细研读文本后,拟定了教法:摒弃按部就班的程序,遵循“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里特点,对内容大胆取舍,抓住题目和细节进行教学,整合成四个板块:1、导入课题,初步感受茉莉;2、品读课文,寻觅“爱如茉莉”;3、交流讨论,品味“爱如茉莉”;4、归纳提炼,拓展延伸。
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父母之间的一些小事体会到生活中的真爱,将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出现在我眼前,不由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父母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我精心设计这课的第二课时。
教学中我抓住一个“爱”字,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情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抓一句话,抓一个动作,抓一个画面,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去品茉莉般的真爱。抓住细节,寻觅真爱。在这个环节中,我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第一、所有的爱,都是通过生活中一个个细节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课文中寻找那些充满爱的生活细节,例如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眼神,可能流露的就是像茉莉一样的爱。第二、所有的动作和细节都是通过语言描述的,所以我们阅读课文时要关注语言。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是冰冷的,它是有温度的,在学生交流时,我打算重点指导这两处:第一处: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给你爸爸包饺子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的。”让学生通过读,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到“妈妈爱爸爸”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读“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的。”体会爸爸爱妈妈。是啊,如果爸爸知道妈妈生病了,他能吃得下饺子吗?所以说这句话虽然是说妈妈爱爸爸,但是也可以看出爸爸爱妈妈,他们两个人相互关爱。妈妈把爸爸吃饭看得比自己生病还重要。什么叫爱?就是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就叫爱!这就是像茉莉一样的爱,虽然平淡,却真真切切。
第二处: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话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在这段话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叮嘱”,从“叮嘱”体会到爸爸爱妈妈,因为爸爸知道妈妈喜欢茉莉花,就叮嘱我剪了一大把,让妈妈每天都能闻到茉莉花的清香。抓住“紧握”这个词,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爸爸为什么要“紧握”妈妈的手。最后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两句话。这两句话没写爸爸,也没写妈妈,却写阳光,你们看,这阳光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探”,这里不用“照”“射”,而用“探”,好象阳光也通人性,不忍心打扰他们,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就像爱,撒播在小小的房间里。阳光虽然是景物,但这里的阳光有了人的感情,作者写的是景语,但却寄托着人的感情,所以要记住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个“探”字,让阳光有了人的感情,这一幕温馨、静谧、美好的画面,要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用心读一读这段话。引导学生体会爱是相互的,爱就是一种付出,在交流中不时有精彩,有思考,有启发,更有真情实感。
《爱如茉莉》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语句朴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章讲述了父亲与母亲之间那简单、朴实而又感人的爱。这篇课文写的事情虽小、平,但是表达的感情真,描写的人性美。所以极易感染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份朴实的爱,如何指导学生去抒写生活中这份真挚的情?
1、课的开始让学生补充板书,听写了上节课的重点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并运用词语来谈谈对茉莉花的印象,既巩固了字词,又在词语的运用表达中回顾了课文内容,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体会、感悟。将朗读与理解课文融为一体,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力在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挖掘语文因素——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景物的渲染等,通过对关键字句的咀嚼品味,对重点段的反复诵读,让学生领悟文旨。如文中爸爸的“直奔”,通过读音的比较,认识意义的不同,体会父亲急切的心情。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医院。为此我创设了情境想象“爸爸顾不上------,就------”,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表达中感受到爸爸心里只想着一个人,那就是妈妈。一个“奔”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爱。另外,检测导结时,通过学生用朴实的语言的来描述爱是什么?原来爱是妈妈病中惦念的饺子,爱是妈妈脸上恬静的微笑,爱是为了让彼此安睡-----让人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既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引导学生关注了细节,丰富了表达。通过学生精读体会,那静谧美好的一切,永远留在了大家的心底。
3、珍视文中词语的独特表达。如写阳光的.“探”,写茉莉花香的“钻”,我让学生用换同义词的方法和文中词语比较,领悟到这些动词拟人化的表达。接着我又追问:“直接写人物的事例和情感就可以了,为什么又加一段景物描写呢?”学生在追问中明白了写景的好处:烘托渲染了人物美好的情感,借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信:这样深入的体会理解感悟,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一定会注意自己的用词,并会迁移课文的写景物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4、语文课程必须开放拓展,让学生通过小故事来了解大社会,真正学会做人。因此,教完课文,回归课文时,我让学生凭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可像作者那样打比方,结果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便打开了,有的说爱如……有的说爱如……我满怀欣喜地总结:“不管爱像什么,真正的爱平淡、真切、永恒、无私,温暖自己,温暖别人。希望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能体会别人给予的爱,也希望你能用真情献给别人你的爱。”
但在本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时,教师的鼓励、肯定还不及时。教学过程还可简单些。因为简单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单的背后其实是深刻,是精要,是智慧,也是超越,简单折射出的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这样的课堂会带给学生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澄澈的感受。今后我在教学中将奉行“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跟学生共同经历着生命的成长,精神的同构,领略学习带来的快乐和甜蜜。
本文是一篇赞美人世间美好情感的美文。文中从细节处一次次表现了父母之间真挚、深厚的爱情。茉莉花是全文的线索,也是借茉莉纯洁、朴实的特点来托物言志,赞叹这对普通父母之间的感情就如同这茉莉般感动人心,耐人寻味。
考虑到这是第一课时,文章的篇幅较长,学生之前并没有充分的预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依然保留了感知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的环节。但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宜占用太长时间,否则重、难点就不够突出了。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我想通过“解题”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即:“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茉莉花”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
在感受“爱”这个环节中,我侧重于让学生充分地读6-13节,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是课标一再提出的要求,我鼓励学生真实地谈谈自己为何而感动。并且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有闪光点的回答进行点拨、渲染和深化。我想,语文的课堂应从“一言堂”变为“众言堂”。我们不应机械化地拉着学生围绕我们事先安排好的教学设计跑,而应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对于茉莉花的特点,文中很明确地用三个词来形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清香。由于在6-13节细节中,学生已深刻体会父母的爱,因此,能轻松地浅谈这三个特点与“爱”之间的共同点,我相机总结。
达到“解题”这个教学目标后,我引导学生对于“爱”的概念进行拓展和延伸――我们赞美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爱,无论是茉莉般朴实的爱,还是玫瑰般热情的爱……从而联系自己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爱”理解。通过这个环节的升华,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德育作用,而不能仅局限在课本的范围。
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地方:课件设计不够新颖、板书的位置有些偏、语言方面可能还需日后的锤炼……作为年轻教师,可能我的反思不够全面,尚未看到其他的不足之处,若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会本着虚心求学的态度继续摸索,继续努力!
课如茉莉——平淡中沁人心扉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一直很喜欢《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总喜欢配着喜欢的音乐,轻轻地入情入境地读给孩子们听。可是,真要想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教学环节传达给学生,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记得一篇文章曾这样写到:爱情如杯中的细沙,时间久了,沉入水底,仿佛不再存在,可是当你轻轻晃动水杯,你就会发现,细纱依然在杯中轻轻地舞蹈。我想,亲情更是如此。
课文中父亲和母亲相儒以沫多年,父母在生活中形成的默契,正是让我们为之动情的。那平淡的惦念、那执手而眠的温馨,如茉莉般平淡、洁白、幽香缕缕……这样高的爱的境界,却要才十多岁的孩子去体会,是不是强人所难呢?茉莉虽美,孩子们却还没有能力欣赏。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我在课堂上选择抒情的、具备渲染功能的语言,竭尽全力地将学生引入“那间病房”,引入作者的心境里,引入父母的心境里,如:“其实这段话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就连阳光也静悄悄的……让我们用心品味这份静谧与美好吧!”“就在这些细节中,老师感受到了这份爱……真爱就在这些平淡无奇的细节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孩子们即使不全懂,也会被他所触动。其实不论爱如茉莉、如玫瑰、如火焰……只要是真爱都令人感动,学生只要感觉到如茉莉之爱是美好的就行。
我们老师在解读文本时还是不要过早的把自己的领悟加给学生吧,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茉莉的美丽与芬芳,在我心中依旧充满魅力!希望孩子们心中也能留下茉莉的影子吧!
《爱如茉莉》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语句朴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章讲述了父亲与母亲之间那简单、朴实而又感人的爱。这篇课文写的事情虽小、平,但是表达的感情真,描写的人性美。所以极易感染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份朴实的爱,如何指导学生去抒写生活中这份真挚的情?我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体会、感悟。将朗读与理解课文融成一体,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力在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挖掘语文因素——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环境的渲染等,通过对关键字句的咀嚼品味,对重点段的反复诵读,让学生领悟文旨。如文中一个温柔的动作,“直奔”,通过读音的比较,认识意义的不同,体会父亲急切的心情。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医院。他心里只想着一个人,那就是母亲。一个“奔”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爱。另外,通过朴实的语言的描述,让人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原来爱是妈妈病中惦念的饺子,爱是妈妈脸上恬静的微笑,爱是为了让彼此安睡,一个不敢动,一个不能动,甚至连阳光都赋予了人的情感。通过学生精读体会,那静谧美好的一切,永远留在了大家的心底。当说到结尾“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突发灵感,读者、作者,包括教者、听者读到这儿,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为什么作者用的标点跟说话一样平常?可不可以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这句话让你加标点,你会怎么加?”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多数学生如我所愿,加上感叹号,且读得心潮澎湃。可一个学生很深情地说:“我觉得结尾加上省略号更合适。”在我被怔住未作答时,她还声情并茂地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她读得那样投入,那么专注,真有余音绕梁之感。此时,听课老师和同学由衷的掌声惊醒了我,我真为之惊叹。
这便是学生通过文字,通过标点能体会到的情感,真是意外的收获。借机我让学生明白:写文章时,一个标点就有着作者的温度,更何况那些灵动的文字呢?这样水到渠成,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必须开放拓展,让学生通过小故事来了解大社会,真正学会做人。因此,教完课文,回归课文时,我让学生凭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可像作者那样打比方,结果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便打开了,有的说爱如……有的说爱如……
我满怀欣喜地总结:人生各个不同阶段对爱的理解不同,需要我们用真心去体味,也需要真心付出,因为“有爱就有一切”,就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爱,去领悟生活中爱的真谛。
但在本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时,鼓励、肯定还不及时。教学过程还可简单些。因为简单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单的背后其实是深刻,是精要,是智慧,也是超越,简单折射出的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这样的课堂会带给学生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澄澈的感受。今后我在教学中将奉行“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跟学生共同经历着生命的成长,精神的同构,领略学习带来的快乐和甜蜜。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设计教学开始,我就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接着从一组组“细节图”中去感受“爱”,去体验平凡小事所带给人的温暖。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对于爱的见解,充分关注了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认知,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大略的了解。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学习主体的角色,也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较浓厚的情感基础。这是第二课时教学的设计思路。
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老师的点拨引导为辅。本班学生的朗读及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优秀,并且在理解词句的含义上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感而发,因此“读中感悟,悟后有感而读,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显学生亮点,促进课堂的精彩”这一出发点是符合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从教材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自读课文,找句子,写体会,区别于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读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
在阅读汇报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因为这过程是学生自我学习体验的一种展示,也是学生学习文本的一种积极交流。汇报中,深层次感悟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是重头戏,这两者相辅相成。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渲染的方式,通过音乐、教师的热情与细腻还有煽情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父母之间的真爱;或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父母之间温馨感人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沉浸在爱的氛围中,感悟字里行间那浓浓的爱,最后通过朗读告诉我们爱就如平淡无奇却是芳香宜人的茉莉。深层感悟,感动每个人,学生在感动了自己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与渲染之下,发自内心地读出那感人的语句,实现了学的有效目的。
在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在身边。在此基础上,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爱:母子之爱、国家的领导人的博爱------这牵动千千万万人心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爱的心灵,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爱!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是全文学习的一个亮点,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语文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才能称之为有效。
《爱如茉莉》是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在心房。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读后,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
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妈妈生病住院让我为爸爸煮饺子吃的嘱托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设计该课时,我抓住“爱”这个字眼,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这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深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一、析词品句,体会真情。
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记住”“虚弱”“钻”“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理解“直奔”“麻木”等词的意思,从而感悟到父母心灵相通的那份默契……
二、适时提点,学法指导。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作批注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文中对阳光的描写,我渗透进环境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景是为感情服务的,领悟情景交融的作用。
三、课后拓展,品味爱心。
真情如平淡无奇的茉莉,人间处处有真情。为了让学生对这份平淡却又深厚的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我设计了如下拓展练习:
1.观察幻灯片,导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现出来的爱,从而强化学生的观察与积累能力。
2. 说说生活中爱的表现
3. 用“爱是……”来总结一下。
遗憾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及与女儿之间的那份真情。学生讲的很好,但我没有及时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2.课堂时间把握不当,导致课文环节未能全部完成,对课文总结力度不够。
3、课堂语言相对于缺乏,不能营造那种如诗如画的韵味。
改进措施: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明白我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强化自身素质,,增强教学基本功,增强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2、本节课课堂容量稍大,如果在课堂之前让学生找到细节描写,引导学生领悟,课堂上完成妈妈的话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这两部分的细化感悟,引导总结爱是什么和课外拓展,时间分配就能合理完成,课堂结构也较为合理。
3、课前和学生交流不够,强化备学生的环节。
4、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上再下功夫,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下一番功夫,增强课堂效果。
课上完了,我陷入了“后教学”的追问和反思中。我的课听起来累吗?文本的语言魅力发掘出来没有?学生有没有体悟“爱如茉莉”的深意?有没有学会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如果说还是有点收获的话,那就是:课还是简单点好。《爱如茉莉》言浅意深,是一首至真至纯的爱的颂歌,茉莉自然地连缀全文,以平凡生活中的细节,来诠释爱的真谛。因此我的教学也力求与课文特点协同起来,学生读读悟悟,悟悟读读,朴朴素素,简简单单。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地单纯,应该有的要有,不该有的尽可能地删除,而不是变化各中手段在它身上附加各中东西。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地突出语言实践,透过“内容”,聚焦“形式”,指向“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基于此,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学习抓住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爱如茉莉”。当目标简单了,学生就容易做到一课一得,每天进步一点点,长久坚持下去,语文能力就会提高,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日积月累的工夫是伟大到令人敬畏的”。
教学内容简约。一篇课文,一堂课可以教给学生的很多。具体到《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一共18个小节,如何进行取舍,把最精华的东西拿出来教给学生呢?“沧海横流,只取一瓢”,我精选了课文的第9小结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由第9小节始到第9小节终,紧扣其中最能拨动学生心弦的关键词“紧握”进行细读和品位,围绕“紧握”移情体验这样睡的辛苦,在角色置换中体会爸爸无言的爱,再由“紧握”发散开来,寻找细节,感受真爱,让课文中的“情”溢出来。
教学过程简化。整节课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思、悟细节中所蕴含的感人至深的情感,在品位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仿写一个细节,使学生得意、得言、得法。课堂上始终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经历自读自悟的过程,每一步都力求实在,不走过场。始终在点拨、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探究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进行扎扎实实地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简单。我主要采用的就是“读悟法”。就是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咬文嚼字。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课堂上主要把“读”贯穿课的始终,在读书中向文本絮絮发问、请教、揣测、感悟,领会细节之妙。一遍一遍地读,一次一次地悟,读出自己的问题,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从文字表面读到了文字背后,培养了孩子善于观察细节,敏感体会人间至情的情怀。
说到遗憾,还是要说读,主要是朗读指导不到位,没有达到自己的教学预期。朗读指导如何透过文字的甲胄,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心与文本、老师的心一起跳动,是我今后要努力的地方。
《爱如茉莉》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语句朴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我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体会、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感受,将朗读与理解课文融成一体,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如文中一个温柔的动作,“直奔”,通过读音的比较,认识意义的不同,体会父亲急切的心情。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医院。他心里只想着一个人,那就是母亲。一个“奔”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爱。另外,通过朴实的语言的描述,让人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原来爱是妈妈病中惦念的饺子,爱是妈妈脸上恬静的微笑,爱是为了让彼此安睡,一个不敢动,一个不能动,甚至连阳光都赋予了人的情感。通过学生精读体会,那静谧美好的一切,永远留在了大家的心底。
当说到结尾“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突发灵感,读者、作者,包括教者、听者读到这儿,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学生也不由自主发出了赞叹,明白了爱如茉莉的真谛。此时,我拓展延伸每个人都是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的,说说你感受到的爱,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爸爸与妈妈的那份真爱,这说明孩子们已经懂得了从生活中的细微小事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那份真爱。听课老师和同学都被他们的真实故事所感动了,我真为之惊叹。这便是学生通过文字,通过标点能体会到的情感,真是意外的收获。借机我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式写写爱如————。我让学生凭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有的说爱如……有的说爱如……学生的语句优美,感情真挚,这样水到渠成,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我满怀欣喜地总结:人生各个不同阶段对爱的理解不同,需要我们用真心去体味,也需要真心付出,因为“有爱就有一切”,就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爱,去领悟生活中爱的真谛。
这节课我真正放手让学生静心读书,用心体会,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人人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此起彼伏,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尽情地交流自己的读中感悟和收获,我感觉是很成功的一节课。但如果能让学生再有感情的多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就更精彩了!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教学这一课我先从“爱如茉莉”这个题目入手。抓住“爱”的温暖、博大、深情,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朗读“爱”字,初步感受“爱”字。接着教学“茉莉”两字,让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茉”字。以此导入课题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并趁热打铁给出本文描写茉莉花的词语“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充满诗意”让学生积累并灵活应用。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父母之间的一些小事体会到生活中的真爱,将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现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对父母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时候显得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会体谅师长的良苦用心。而“爱”这一字眼涵盖的范围太广,内涵又太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以“爱是什么?”为题让学生谈感受。我先开头说:“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的担心,爱是爸爸的叮嘱,爱是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爱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爱是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爱是家长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我启发下,孩子们谈的非常的投入:
“爱是妈妈辛勤的汗水。”
“爱是妈妈缝上的纽扣。”
“爱的妈妈的唠叨。”
“爱是妈妈煮好的香喷喷的饭菜。” ……
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已经真正理解了爱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