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分析:
1、教材情况分析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家政”和“技术初步”两大部分。“家政”和“技术初步”都包括“操作活动”和“技术信息”。每个部分都有“操作活动”和“技术信息”,因此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他们都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美丽而可爱的校园。经过前几年的学习、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简单劳动制作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相信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是乐于学习生活中的知识与技能的。
二、实施总体目标:
(一)家政
1、学习简单菜肴制作,并作简单评价,体验家务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2、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习惯。
3、学会使用部分家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
4、通过调查、讨论、购物等活动,形成健康的消毒观念与初步的理财意识。
5、学会菊花、月季等花卉的种植和水、土、光、肥的一般管理方法。
6、了解手缝、编织的常用针法,了解制作的一般过程,学习设计、制作简单的布艺品,并作出评价和说明。
(二)技术初步
1、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活动,认识木、塑料和金属等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用途。
2、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常用手工工具。
3、通过简单的纸塑、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4、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纸、木模型制作。能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设计并制作手工作品。
5、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简单的图样进行简单的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
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我校四年级学生大都是在农村长大的。
他们都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美丽可爱的校园。经过前几年的学习、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简单劳动制作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相信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是乐于学习生活中的知识与技能的。
二、教材分析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小布袋的缝制”“环保小台灯的制作”“铁丝玩具的制作”“节能小夜灯的设计与制作”“风筝的设计与制作”五大部分。让学生在“做”中“学”,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解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了解它是我们养成劳动习惯、形成技术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也是我们体验创造乐趣、锻炼实践能力、追逐快乐童年的美好乐园。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劳动技术,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活动的兴趣。
2、关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技术问题,能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通过学习基本的实践活动,培养细致认真、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3、通过简单的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初步掌握制作的基本流程,体验劳动创造的愉悦。在操作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认真、细心的劳动习惯。自觉重视安全操作规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1、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的小问题。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的思想感情及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在劳动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把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
一。
2、加强课堂实践操作的教学。上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选好场地,备好工具,通过操作示范,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劳动技巧,教师要特别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
3、加强家校联系。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回家实践,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操作技术。
4、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做好劳动保护,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确保劳动安全。
一、指导思想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 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孚脑并用的过程。
二、班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重难点
1.注重基础
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五、教学措施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 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三、教学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四、具体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龋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五、实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六、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安排1课时。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的劳动课。班里学习气氛不太浓,班风和学风不太好。但相比较而言,同学们对这门功课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浓厚一些,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入14篇课文,以泥塑为主。有动、植物,有水果,有日常生活用品,有战斗武器等。
四、定位与反思
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简单地“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完全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使他们很少或者根本无法主动参与并认真思考,由此造成学生的操作动作机械模式化,制作出的成品雷同无生气。整个劳动课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结果,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钻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做到课前备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2.劳动课不仅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如进行自己动手讲好卫生的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3.每项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学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做到规范化。
4.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进行,也可去课堂讲解课外实践的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六、本学期努力的方向
1、培养学生的爱劳动的意识。
2、组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优生才能的发展。
一、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
(一)家政
1.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习惯。
2.具有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3.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4.了解手缝的常用针法,了解制作的一般过程,学习设计,制作简单的布艺品,并作出评价说明。
(二)技术初步
1.通过简单的纸塑、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2.掌握刻纸、剪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几种纸制工艺品和纸塑作品,并作出评价。
3.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泥塑工艺品,并作出评价。
4.能看懂纸工制作中的剪切线,折叠线,粘贴面等符号,能理解简单的展开图,实物图,操作示意图。
5.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
(一)家政
了解手缝的常用针法,了解制作的一般过程,学习设计,制作简单的布艺品,并作出评价说明。
(二)泥工
1.通过简单的纸塑、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2.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泥塑工艺品,并作出评价。
3.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三)纸工
1.掌握刻纸、剪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几种纸制工艺品和纸塑作品,并作出评价。
2能看懂纸工制作中的剪切线,折叠线,粘贴面等符号,能理解简单的展开图,实物图,操作示意图。
3.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了解手缝的常用针法,了解制作的一般过程,学习设计,制作简单的布艺品,并作出评价说明
2.了解手缝的常用针法,了解制作的一般过程,学习设计,制作简单的布艺品,并作出评价说明。
3.通过简单的纸塑、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4.掌握刻纸、剪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几种纸制工艺品和纸塑作品,并作出评价。
5.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泥塑工艺品,并作出评价。
6.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教材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小栏目的设计,题目、教材语言的表达都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并图、文并茂。封面设计等都不超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现有知识。原教材来自城市内容的比较多,来自农村的比较少,新教材兼顾了农村、农业、农民、粮食问题和环保问题。
四上年级有16课,其内容涉及:编织类(纸绳工艺)5课,种植、养植类3课,家政类3课,工艺制作类4课,四小(电子、电工机械、模型)类2课,奇思妙想头脑OM类1课。编 织(纸绳工艺):1.动物乐园、2.大鱼和小鱼、4别致的小鞋、5漂亮的背包。种 植、养 植:3金盏菊的播种、6种蚕豆、9金盏菊的养护。家 政:7面包房里的劳动、8缝布袋。工艺制作:10.“可乐”机器人、11.纸杯毛驴、12.曹冲称象、13.“迷你”坦克。电子、电工机械、模型:14.安装门铃、15.南湖红船模型制作。奇思妙想头脑:16.风力车。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我校四年级学生大都是从在农村长大的。他们都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美丽而可爱的校园。经过前几年的学习、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简单劳动制作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相信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是乐于学习生活中的知识与技能的。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教学策略与措施:
1.注重基础。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的劳动课。每个班都有几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他们地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二、指导思想:
以陪审样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对家务劳动做了较集中的安排,教材编入15篇课文,从劳动的性质划分有厨房的膳食方面的3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5篇,有小制作方面的4篇,养养种种3篇。
四、定位与反思
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简单地“请你象我这样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完全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使他们很少或者根本无法主动参与并认真思考,由此造成学生的操作动作机械模式化,制作出的成品雷同无生气。整个劳动课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结果,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钻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做到被学生备课、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2、劳动课不仅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如进行自己动手讲好卫生的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3、每项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学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做到规范化,只有这样才防止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4、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进行,也可去课堂讲解课外实践的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六、本学期努力的方向
1、培养学生的爱劳动的意识。
2、组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优生才能的发展。
4、组织实际操作活动,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情况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劳动技术》以发展内小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由于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与解决问题过程的复杂程度及特定材料的加工技能或技巧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所使用的材料有单一到多样,所涉及的工具与加工技能由简单到复杂为前提。
二、教学目的:
《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小学阶段《劳动技术》学科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必须的有关材料、工具的基础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的基本技能;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发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及措施:
本册教材以材料、相应的加工工具及其使用为基础,以简单的图示表达和调查、交流、讨论、做计划、绘草图、技能操作、作品制作等学习为基本手段,横向上构建三个支柱单元,,名为“工具材料”、“看图与表达”、“设想与设计”,并在其后各单元的技术实践活动中予以运用并提升。本册着重于引导学生用画草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卡纸多面体作品按表面可展开正一平面图形。
(一)教学内容以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制作项目为载体。共有三个板块:
1、设计制作启蒙:这是学生完成以后各项设计制作活动的基础。通过该阶段学习,学生可获得一些初步的设计知识,养成思考意识,习锝基本的技术操作技能。
2、作品设计与制作:在教师有侧重点的知道下,须生可进行调查、讨论交流、产生想法、听取意见、安排计划、分工合作、制作完成设想的作品、即使地反思与调整等有个性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3、综合设计与制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在内涵较丰富的载体的引领下,学生全过程全视角地展开讨论学习,有分工地操作实践,以提升动脑又动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落实德育、创新实践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小学劳动技术课程,在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全面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素养 中有其独到的价值,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学生在劳动技术课程中,通过亲身经理问题调查、信息收集、作品结构功能身机、材料选择、加工制作、交流评议等一系列技术活动过程,能养成关注生活,发现问题和需要,努力实现、积极改进的意识与习惯。在看中想和说,在做中比较和反思,使创新精神的培养得以进行;在将设想转变为成果的过程中,劳动技术的价值和意义得以青年身体会,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劳动观。
1、德育渗透。
通过对社会哦和生活中相关现象的电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以主人翁姿态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为改造世界、美化生活献计献策。
通过现有物品、技术作品的调查,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体会劳动的价值,并丛冢激发学生能够热爱劳动、热爱技术的情感。
字作品设计制作中,渗透节约、环保、效益等意识。
在设计、制作、评议等环节中培养学生但不自傲、尊重别人、善待他人、容纳不同意见的宽广胸怀及合作互助、集体观念等精神。
2、生命教育渗透。
设计、制作、评议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不怕困难,能接纳不同意见和经受得住挫折磨难的一直,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作品时,能考虑人文需要,给人以 方便,消除不安全因素;使用环保材料,禁用有毒物品等。并能为特殊人群设计制作特殊的产品,体现对人的关爱。
制作中所需的材料、工具应安全可靠,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规范操作,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技术教育渗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调查交流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最终使学生了解、喜欢信息技术,体会信息技术的作用,并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