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六(1)班共31人,六(2)班共31人,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两级分化严重。,从总体上看,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个别男生作业应付了事;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需要好好加强教育。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发上。力求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
二、教材编排: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
三、 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8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地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
五、教学措施:
1、虚心听师傅的课,向师傅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
2、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加强培优补差。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与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六、营造复习氛围,迎接毕业考试:
1、通过主题班会、讲座,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毕业考试形势和动态,强化毕业考试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2、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通过有效形式加强对落后学生的的引导、行为习惯的纠正与监督,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自尊心。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推动,共同进步。
5、在毕业考试的全过程中贯穿信心教育。
6、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