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对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供六年制小学四年级下学期使用。本册的主要内容有:我们怎样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等。继续了解文字处理软件(学习制作表格,编辑文件,会确定一个主题,制作简单的电子报刊)。了解LOGO语言(会用命令画图)。络基础知识等,共有17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上,保持了“任务驱动、课题解决”的模式,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图文并茂的描述,激发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小报,能利用因特网进行通信与交流,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共有学生107人,分为两个班,其中四⑴班51人,四⑵班56人(本期转入1人)。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会操作基本的。如:刘雨欣绘画的《我听鸟儿唱歌》,袁竞一绘画的《脚印》去年参加电子作品竞赛,通过了预赛,参加了复赛。但有少数学生胆子小,操作能力较差。本期根据实际情况,兼顾优生和差生,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信工具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字处理软件(学习制作表格,编辑文件等)。
2、认识Logo语言,能用命令绘图。
教学措施:
1、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点评辅导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师传授技巧知识的同时,又不给学生思维定势。
2、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采用新颖的课程整合思维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成功激励机制。
5、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促进教学效率和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教学安排:
本学期共有21周,每周一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周:我们怎样处理信息
第二周:用数码相机获取信息
第三周:病毒防护小卫士
第四周:自我维护显身手
第五周:制作我的统计表
第六周:美化我的统计表
第七周:风筝史话
第八周:风筝的故事
第九周:文明在我身边
第十周:“小海龟”军训
第十一周:“小海龟”画图形
第十二周:“制造”积木块
第十三周:机动(五一放假)
第十四周:调用积木块
第十五周:网上114
第十六周:网上大搜捕
第十七周:焦点新闻速递
第十八周:把信息收集起来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核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供四年级下学期使用,全册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收发电子邮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电子邮箱和收发电子邮件。第二单元是“网上交流”,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BBS、QQ和博客。第三单元是“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采集。第四单元是“简单的图像处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并学会ACDsee8.0,并会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认识电子邮箱,了解电子邮件的收发、管理等知识,知道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与组成。
2、学会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利用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能够管理自己的电子邮箱。
3、形成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确立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第二单元:
1、了解BBS、QQ博客等几种网上交流的形式。
2、学会在网上交流、写作、读书的方法,掌握网上交流操作技巧,学会筛选有效信息。
3、明确网上交流的规则,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做一名文明的网上用户。
第三单元:
1、了解采集多媒体素材的方法。
2、掌握获取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素材的方法,提高利用不同工具获取不同素材的能力。
3、感受各种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的便利和危害,树立合理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观念。
第四单元:
1、认识ACDsee8.0,了解ACDsee8.0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2、掌握使用ACDsee8.0新建文件夹、复制图片、对文件批量处理的方法。熟练掌握调整图像大小、裁剪、旋转、曝光、添加文字和艺术处理的方法,掌握打印照片的方法。掌握制作电子相册和播放电子相册的方法。
3、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免费邮箱的注册和收发电子邮件。
2、学习论坛、qq、博客注册方法,掌握网上交流的技巧。
3、掌握文本图片素材采集方法。
4、掌握ACDSEE处理照片的常用技巧并初步学会制作电子相册。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收发电子邮件
第一课免费邮箱网上寻----------------------1课时
第二课神奇邮箱大揭密----------------------1课时
单元复习检测合计2课时
第二单元 网上交流
第一课众说纷纭话论坛----BBS---------------1课时
第二课网络连着你我他----QQ---------------- 1课时
第三课记录成长的足迹----博客-------------- 1课时
单元复习检测合计2课时
第三单元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
第一课图片和文字的采集----------------------1课时
第二课声音和视频的采集----------------------1课时
单元复习检测合计2课时
第四单元 简单的图像处理
第一课初识看图的好帮手----------------------1课时
第二课照片的管理---------------------------- 1课时
第三课照片的处理(一)----------------------1课时
第四课照片的处理(二)----------------------1课时
第五课制作电子相册---------------------------- 1课时
单元复习检测合计2课时
期末复习、综合练习、期末检测合计4课时
一、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共有3个教学班,学生一百多人。学生上信息课的兴趣比较高,在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点掌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5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画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对复杂图形的画法,文件的保存与打开,图形的简单编辑作了讲解。有以下特点:
(1)教材贴近学生,符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需求;
(3)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画图”程序以及窗口的组成及各种绘图工具。
2.学会调整画板的大小以及掌握“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运用“直线”和“曲线”工具画图。
4.掌握利用“橡皮”和“撤销”命令来修改图画的操作技巧。
5.掌握“矩形”和“圆角矩形”的画法和技巧。
6.掌握“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绘画技巧。
7.掌握“用颜色工具填充”和“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8.掌握使用“喷枪”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9.掌握奇特的“文字”工具。
10.学会文件的“保存”和“打开”的方法。
11.掌握奇妙的“放大”与“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
12.掌握复制图形与组合图形的方法。
13.掌握对多变的图形的“翻转”操作。
14.掌握图形水平与垂直拉伸、扭曲的使用方法。‘
15.掌握设计贺卡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基本要求要明确,着重强调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练习之前让学生充分地围绕主题谈一谈,说一说,让主题在学习的头脑中有深刻的印象。
3.注重作业评价,展示优秀作业。
在高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七年级的信息技术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现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巧,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感兴趣。但还有部分同学的操作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由于七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些,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信息技术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采用主题活动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教学。主题的选择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力求把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培养、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对数据处理、图像进行处理,并能熟练掌握其技巧。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制作出美妙、自然的图像作品。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主要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采取课堂教师安排任务点拨方式、学生自学互助合作方式和动脑动手操作方式进行学习,努力完成当堂教学任务。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教材。此册教材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遨游网络”,第二单元“网海拾贝”,第三单元“网络应用”。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掌握网络操作技能,掌握IE的前进、后退、收藏夹等的基础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文字。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4、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5、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6、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自己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训练)要求:
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网页浏览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声音、图像、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多个领域,让学生从多方面来感受和体验多媒体世界的精彩以及其它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以及对信息的评价、理解和处理。
2、通过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三方面的实例介绍,旨在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从而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
3、 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跳出学科本位,从教育的高处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 因此,我觉得可以应用以下教学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特殊媒体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班级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对于基本操作的教学显然不能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广播方式,把操作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依此为模仿的对象,进行初步操作的模仿,从而达到基本操作的入门。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说,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学生自主探求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评估。
一、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共有2个教学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较高,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统一教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另外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小学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行文流畅、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教材有“任务引导”、“金钥匙”、“小博士”、“知识窗”、“阅读材料”等模块构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引导同学们在一个个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领悟信息技术中蕴藏的科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本册教材共有3个单元,它将引导你从体验网络的神奇作用开始、到你学会在网上自由“冲浪”。第1单元“采集多媒体素材”体验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学习采集多媒体素材的方法;第2单元“简单的图像处理”第3单元“网上邮差E-mail”学习获得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并利用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网络上的共享资源。
2、学会通过因特网浏览信息,获得学习、生活中需要的信息资源。
3、营造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习得技能,逐步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5、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6、形成现阶段学生应知的信息技术理念,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7、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善于交流的能力。
8、进行爱护公共机房设备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1、任务驱动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课程整合思想。(1)与相邻学科的课程整合(2)与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1)语言的趣味化(2)内容趣味化。
4、培养学生信息素养。(1)结合实例进行应用介绍(2)贯穿网络知识。
5、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螺旋上升”的方式,设置了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6、通过演示和教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7、课堂中穿插游戏、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性强,应该多给他们练习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9、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精神。
10、教学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呈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息技术应用的全过程。同时,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本学期我仍然担任七年级1-6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开机关机,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及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靠每周上课时间巩固练习的,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初始因特网、网上浏览、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五章内容。其中第三章的软件下载和第四章的收发电子邮件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维护。
2、初步学习认识因特网的概念和用途。
3、掌握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的方法。
4、掌握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的方法。
5、学会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6、会在网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8、了解网络安全,尝试使用杀毒软件,能正确地引用网上资源,具备良好的网络礼仪和网络道德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开展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以这种方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仍以学生自学和动手操作为主。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初识因特网 2课时
第二章 网上浏览 4课时
第三章 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 4课时
第四章 收发电子邮件 5课时
第五章 即时通信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