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王明刚

  二年级语文《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做两页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意义

  小鸭是小猴的2倍,6÷3=2

  小鸡是松鼠的4倍,8÷2=4

  教后随记

  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年级语文《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六节内容,“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但“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主动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学具、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瞧!小动物们多开心,多快乐啊!这节课让我们和快乐的动物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探索新的数学奥妙!

  2.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搜集整理数学信息。

  1.孩子们,赶快走近可爱的小动物们,看看它们带给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独立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2.快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找到的数学信息,其余同学手势判断。

  3.谁能把我们刚刚找到的数学信息记录下来?指名白板上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寻找、整理数学信息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画一画、圈一圈,初步认识“倍”。

  1.小猴和小鸭来向大家打招呼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请到你的练习本上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独立思考。

  2.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老师。

  3.快行动吧!注意,让它们各站一排。一名学生独立在白板上画,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一周,寻找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4.展示交流学生作品,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我用什么来表示什么”。

  5.仔细观察学生作品,比一比小松鼠和小鸭的数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思考。

  6.指名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小鸭比小松鼠多或小松鼠比小鸭少。

  小鸭子比小松鼠多4只或小松鼠比小鸭子少4只。

  6能分成3个2。

  7.你能圈一圈,分一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6能分成3个2吗?学生独立尝试,圈一圈,分一分,指名白板上圈一圈,分一分。

  8.说说你是怎么想到把小鸭子2只2只分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9.孩子们,你们真像一个个小小数学家,这么快就发现了6只

  里面有3个2只,因为6里面有3个2,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就说6是2的3倍,也就是小鸭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倍”的认识。板书知识课题。

  10.你能用算式表示6只小鸭和3只小猴之间的这种倍数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出算式。

  11.指名汇报算式。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12.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13.温馨提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商后面不写“倍”。赶快把这个小知识再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三)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1.体会一倍数相同,倍数不同,结果不同。

  孩子们,其它小动物已经等不急了,瞧!谁来啦。出示小鸡。想一想,我们刚刚是怎样研究小鸭只数和小松鼠只数的倍数关系的?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先画一画,再圈一圈,并列算式表示。

  你能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看看小鸡只数和小松鼠只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倍数关系?

  学生独立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指名白板上完成。

  学生完成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孩子们,都是和小松鼠比,可是,为什么刚刚我们说小鸭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现在小鸡只数又是小松鼠只数的4倍呢?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自己的想法。

  小结:原来比的对象不同,倍数就不同。

  2.体会一倍数不同,几倍数就不同。

  孩子们,紧张了半天,我们来放松放松,一起做个小游戏吧!

  学生明确游戏要求。

  摆一摆。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摆的积木是孔雀摆的3倍吗?学生圈一圈。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接着玩下去,你敢吗?如果要求你摆的块数是孔雀的8倍,该摆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们,刚刚小鸭只数也是小松鼠的3倍,为什么都是3倍,鸭的只数是6只,孔雀摆的积木却是3块呢?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想法。指名汇报。

  小结:一份不同,3份就不同,比较的时候不能只看倍数,还要看一份是多少,一份不同,几份就不同。看来一份真的很重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活动经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方法迁移,同时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

  过渡:让我们用数学家的眼光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小鸟的意见你同意吗?(判断)蜻蜓只数是蝴蝶的2倍

  明确题目要求。

  你同意吗?说说自己的想法。

  修改小鸟的说法。蜻蜓只数是蝴蝶的3倍。

  2.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教材71页第2题)

  寻找数学信息。

  独立画一画,并列式计算。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3.画一画,填一填。(教材第72页第3题)

  明确题目要求。

  独立画一画,填一填。

  指名汇报。

  4.动动脑,想一想。(教材72页第5题)

  找数学信息。

  填一填,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提出问题,组内交流。

  四、课堂总结:

  1.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认识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

  二年级语文《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70-72页上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初步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倍是生活中的常用概念,教材中没有给他定义,而是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对“倍”的理解实际上是对除法意义的扩展。从教材编写体系看:教材展示了一幅春天的情景,图中蕴含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与等分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圈一圈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多的是少的的多少倍等问题。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下体会“倍”的意义,会用除法求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在对小动物数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和比较的意识,并会用图示表示数量。

  3.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下,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倍”的意义,并能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对“倍”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运用图形与算式两种方法求“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养过什么小动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和一群快乐的动物们对对话。(板书:快乐的动物)

  (出示主题图)师: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都高兴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兴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面对的是一群农村学生,他们多数都养过小鸡、小鸭、有的还养过小鸟。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了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

  (二)探索、学习。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1)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鸭6只,松鼠2只,孔雀1只,小猴3只,小鸟12只,小鸡8只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数一数”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题意,收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激发兴趣、引导操作。

  (1)激发兴趣:(出示课件)小动物里就有猴子和鸭子,他们想比一比他们的只数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就帮他们看一看、比一比。

  (2)引导操作:

  我们用圆表示动物的个数。请问应该画几个圆?你发现他们的只数有什么关系吗?(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教具摆在黑板上)

  预设1:若学生说到2倍,师随机引导:他说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你能不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啊?引导学生圈画

  预设2:学生没有提到2倍,教师直接引导学生

  想一想,现在我们以小猴的只数为标准,把小鸭3只看成一组,3只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被等分成2组,每组小鸭的只数与小猴一样多。也就是,小鸭数是2个3,小猴数是1个3。小鸭数有2个小猴数那么多,我们就说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

  (3)结合画图理解除法算式:我们为什么能看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就是在画图时在小鸭的只数里按小猴的只数进行平均分,分成了两份,所以,就是它的两倍。可以用算式表示为6÷3=2。(板书:6÷3=2)提醒学生:不需要写单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名词“倍”比较抽象,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和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画图有助于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算式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3、独立操作,深入探究。

  (1)独立操作,出示松鼠和小鸡的表格,学生完成表格。先用圆画出它们的数量,以谁为标准,动手圈一圈,最后填空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教师的引导,可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边操作边独立思考,发现数量的倍数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

  4、探索发现,总结规律。

  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点?都是在求什么?都用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交流,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引导小结:像这样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课件出示小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了记忆,明白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

  5、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用新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了。同学们看,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已理解了倍的意义时,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师:课本p71找到“练一练”第1-2题。

  (1)师;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把第一幅图圈一圈再填空。

  (2)独立完成。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播放书中示图,学生做对了给予肯定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前面的讲解,放开学生去实践,检验听讲效果。

  2、师:大家今天表现正不错。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4题。

  师:瞧!它们正在干什么?

  生:它们在比个子。

  师:淘气和机灵狗想比一比个子,但是没有尺子,谁来说一说它们在用什么方法比个子?

  生:用垒南瓜的方法。

  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师生一起数:9个)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淘气的身高有9个南瓜那么高,机灵狗的身高有3个南瓜那么高。

  师:圈一圈,你知道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吗?谁能试着列出算式?(独立填写)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淘气的身高有9个南瓜那么高,机灵狗的身高有3个南瓜那么高。9里面有3个3,所以9÷3=3。

  【设计意图】:比个子是身边的例子,讲身边的数学故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导能巩固对“倍”的理解。

  3、找出“练一练”第5题。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

  (1)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2)晴天的天数是下雨的()倍。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自己在书上提问,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所以本环节试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六、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来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回忆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知识。

  七、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3、6题。

  八、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鸭子6只松鼠2只孔雀1只

  猴子3只小鸟12只小鸡8只

  猴子○○○3

  鸭子○○○○○○6

  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

  6÷3=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