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

张东东

  幼儿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

  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

  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体验观察蜗牛的快乐,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活动重点

  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活动前经验的获取:寻找蜗牛大行动;蜗牛实物及挂图;观察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你和爸爸妈妈去哪里找蜗牛的?找到了吗?你找到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2、观察蜗牛的外形

  分组观察,并通过讨论、交流、探索,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蜗牛的'什么是什么样的?

  蜗牛的壳像什么?

  请你碰碰蜗牛的触角,你发现了什么?

  蜗牛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幼儿的观察发现。

  3、谈话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提问:你和爸爸妈妈在什么地方找到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蜗牛喜欢吃什么?

  4、进一步探索,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教师提供卷心菜、大白菜、青菜、萝卜、树叶、米饭等,让幼儿分组尝试喂蜗牛,看看蜗牛喜欢吃什么?

  教学反思:

  孩子们事先了解了小蜗牛的主要特征,知道了它是用腹足爬行的,当下雨或遇到危险时小蜗牛会把自己缩在壳里。《蜗牛的秘密》这一活动正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我通过捉蜗牛、观察蜗牛等多种形式来认识蜗牛,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主,把教学合理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为了让幼儿观察更清晰,我请幼儿观看我事先找好的介绍蜗牛的视频,然后我去结合图片作进一步的知识经验的提升,使学习不显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动性。

  在教室里观察小蜗牛的活动中,小朋友显得很兴奋,分好了小蜗牛后我让孩子们仔细的看了小蜗牛的爬行。有的幼儿发现小蜗牛是靠全身的蠕动在爬,有的幼儿说小蜗牛是不动的,只会在壳里呆着。有的小朋友说蜗牛背着壳爬行真是累啊!蜗牛爬行时是一个全身运动,强度有点大。我组织幼儿观察学习蜗牛是如何爬行的,活动中是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的。刚开始时,由于初次接触这种爬行方式,大家都觉得好玩,通过这样这一节观察小蜗牛的课,使孩子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