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买饮料》教学设计

孙小飞

  学习内容:

  教材P 36买饮料

  学习目的: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校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启用了,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运动会。运动场上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饮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买饮料”挂图。

  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①把24听看成25听,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听看成20听,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④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 24×3=72(元),72×2=144(元)

  ② 24×3×2 ③ 3×(2×24)④ 3×(24×2)

  =72×2 =3×48 =3×48

  =144(元)=144(元)=144(元)

  ⑤ 24×2=48(元),48×3=144(元)

  ……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板书课题:连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