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的风俗及养生知识

李盛

小雪节气风俗

晒鱼干

二十四节气小雪习俗:晒鱼干,晒鱼干是小雪节气的习俗,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喝刨汤",是我国西南部等省地区农村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习俗。所谓“喝刨汤”就是农场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家里杀年猪,把猪的新鲜肉和内脏等煮一大锅,配其它菜,大家一起吃喝玩,完了热情的主人一般还要给来的客人送一刀肉,哪家要吃“刨猪汤”,那天这户农民家中就会十分热闹。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腌制腊肉

俗话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节气过后,气温会急剧下降,天气也会越来越干燥,此时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小雪节气的养生知识

1、饮食均衡要温补

小雪节气,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在平日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葱、姜、蒜当佐料,每天喝一杯热牛奶,再适当多吃芝麻、花生等有助补肾的食物。水果类可以多吃些橙子和橘子。

2、多喝水防内热产生

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此外清晨饮水还能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小雪节气多喝水也可防内热产生,缓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蜂蜜水可润燥解毒,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

3、锻炼身体防流感

锻炼身体可以防止被流感病毒感染。同时,饮食要荤素搭配。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萝卜、香蕉、梨和苹果等。喝梨水、煮萝卜水就可以防止天气干燥所致的口干、咽干,又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4、室内工作要通风

经常在室内工作的市民别忘了适当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湿度,远离干燥和流感。对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里,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5、早睡晚起,睡前泡脚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如果超过1点还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晚用热水泡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就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小雪节气的天气特点

北方地区

小雪节气时,北方地区的温度开始跌到零点,华北地区,开始降雪;东北地区初现冻土现象,应了“小雪地封严”的场景。

南方地区

小雪节气后,除了岭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其他城市都开始进入冬季,出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初冬景象。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节气,大范围迎来一次明显大风降温降水天气过程,是否会下雪呢?气象专家介绍说,对我国北方而言,小雪时节基本已进入冬天,下雪很平常。而处于南方地区,小雪时节正是秋冬交替之际,想要见到雪还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