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王明刚

腊八节习俗

1.北京腊八旧俗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2.天津人的食疗腊八粥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台、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3.山西的八宝粥

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4.陕北腊八用粥供奉祖先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

腊八节的由来

按照中国农历,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腊月初八日又被称为“腊八节”。

“腊”,《说文解字》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载:“(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神,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孔颖达在注疏中解释说:“腊,猎也。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

由此可知这个节日的创立,是远古时代每年年终祭祀先祖的一种习俗。对于这一祭祀习俗,《风俗通》记载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干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干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腊八”这个节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腊祭原因以外,与后世的佛教传说也有很大关系。据史书记载,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传说释迎牟尼出家后,苦于修行,在饥饿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这个日子换算成中国农历,也正好是腊月初八。佛门为了弘扬此事,宣称腊月初八是佛祖释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这一天施粥扬义,弘扬佛法,举行各种浴佛活动。因而腊八又成为了佛教的“成道节”。由此,我国固有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内涵和风俗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

腊八节,时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人简称“腊八”。中国远古时代的一种祭礼称腊,也就是人们常在冬月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先人以祈福避灾,称之为“腊月”。猎、腊古时相通。后来便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从先秦起,被当作“年节”欢度。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吃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腊月初八日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唯美的祝福

1、送你一碗腊八粥,愿腊八粥升腾的热气为你驱走冬天的寒气,给你温暖。愿腊八粥包裹的运气给你带去无尽的福气,祝你吉祥。腊八节幸福快乐。

2、如果你是大海,我就是海鸥,追随在你身旁;如果你是花儿,我就是蝴蝶,整天围绕着你;如果你是白菜,我就是农夫,照顾你,呵护你,天天往你头上浇粪!

3、腊八来到,幸福“八”你宠幸,快乐“八”你逗乐,吉祥“八”你环绕,健康“八”你依偎,平安“八”你保佑,朋友“八”你祝福:祝你腊八节快乐,一切如意!八面玲珑,事事顺心!

4、吃上一碗腊八粥,周周都有好运气;吃上一碗腊八面,面面俱到日子好;醋腌一罐腊八蒜,如意算盘打得好;腊八节里发短信,你发我发大家发!

5、用真心熬制,加入真诚为主料,真情为配料,用诚挚的火焰,倾情燃烧,增添爱的气息。盛一碗,满满都是浓情,流淌充溢;喝一口,暖暖都是情意,温馨甜蜜。腊八节,为你熬制爱的腊八粥,让你品尝幸福,快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