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习俗
1、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通常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在经过长达半个月的密封腌制后,人们会将腌肉拿出来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2、封河
北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往往出现在大雪过后。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3、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大雪后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时令的柑桔类水果。由于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的养生方法
1、吃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大雪节气如何养生 牢记四个注意事项
在此节气,人们在饮食习惯上,可以进补了。进补时在饮食上,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不过,由于天气干燥再加上饮食不当,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疮,还要注意控制数量。同时,注意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温性水果,宜多喝粥。
由于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300毫升)。
2、住
大雪节气,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起居和运动有规律。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因此,在保持室内正常温度的同时,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室内空气污染,健脑提神;冬季里日短夜长,阳气底下,夜间尤甚。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要坚持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必待日光”。
3、行
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最好由其他人搀扶。行人出行时则要尽量放慢骑车或步行速度,避免滑倒。尽量穿软底、平底或胶底棉皮鞋,最好不穿硬底或容易打滑的鞋,冬天的鞋掌最好不要钉铁掌。
走在冰雪路面时,一定要放慢步伐,迈小步行走,脚落地时应前脚掌先落地,身体要前倾。带小孩外出时应改换方式,变背孩子为抱孩子,这样可以防止大人后倾斜摔倒时,把孩子压在身下。老人最好结伴出行,或拄个拐杖。
大雪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大雪时节雪量逐渐加大,下雪的天数也在增加,气温还在继续下降,地上已开始有积雪了。
大雪三候。“初候鹖旦不鸣”,鹖旦是一种夜鸣求旦的鸟,这时这种鸟也敛气屏声,躲迸巢穴里不出来了。“二候虎始交”,这时老虎到了发情期,就要开始交配,繁殖后代。“三候荔挺出”,“荔”是一种细微的小草,这种小草在寒冷的冬季反而于向阳处挺出了嫩芽。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
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
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