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送香囊的故事

秦风学

2021年端午节送香囊的故事

有一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到汉中上空,看见地上有一个年轻的妇人,背上背着一个五六岁的大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二三岁的小孩子,艰难地涉水过河,前往山中避难。突然,上游河水咆哮而下,转眼之间,河水涨满,母子三人眼看就要被洪水冲走了。这时,只见那妇人甩开手里拉着的小孩,背着大孩子直冲向岸边。

一铁拐李觉得这妇人太不讲情理,急忙用铁拐将那小孩挑到岸上。铁拐李落下云头,来到河边问明过河的原因后,斥责那妇人道;“你背着大孩子,扔开小一孩子,难道这小的不是你亲生的吗”那妇人指着大孩子说:他是我收养的邻居家的孤儿。他父母去年都被瘟疫带走了。这小的虽是我的亲生儿子,但我不能让人家断了根呀!”铁拐李听了,感动地叹道:“好心人呀!”说完便从葫芦里倒出一包药递给妇人说:“你将这药囊戴在身上,可保你一家不受瘟疫所害。”言罢就不见了。

妇人见状,惊喜万分,知道遇见了仙人.她急忙回家,将药分装成数包,除自己戴一个药包外,其余都分送给邻里乡亲。这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还真灵,凡戴药包在身的人,不但本人没病,而且闻到药气的人也没有被瘟疫传染。

后来,汉中这地方便没有瘟疫发生了,人们的生活更富裕、更安定了,但人们没有忘记给他们带来安定的药包,每年一到端午节还要送“药包”以示纪念。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由送药包变成送“香包”,端午节戴香包的风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端午节的节日文化内涵

端午节从肇始及今,不断流转变迁的节俗内容和精神内涵,不仅丰富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内容,更在这林林总总的节日文化中逐渐酝酿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这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财富。

综观当今世界,现代化从来没有统一的模式,同样,处在全球化中的现代性也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系。在现代化以及现代性问题上之所以出现多元的现象,从文化层次上是和各国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国家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发展,从来都是依附在民族固有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

因此不同的现代化和现代性从来总是有相对应的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基础。它们通过各自的民族文化基础,用来凝聚和团结本国成员的力量,从而焕发出社会成员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因此现代化和现代性从来都是和文化的多元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端午节的民族精神魂脉,应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对此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后人无法躲避和推脱的重大责任。

端午节的禁忌

忌吃娘家粽子

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否则,就会倒大霉。有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祟的习俗。

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在北方一些地区,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习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的,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忌恶日

由于自古人们认为农历五月为“恶月”,农历五月初五的“重五”更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