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
大暑不是头伏,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头伏指的是三伏天的开始。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今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3日。“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大暑是不是最热的时候
大暑之所以热,是因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每一年从夏至开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最大。其次,大暑期间昼夜时差较大,白天时间13个小时,夜间11个小时,时差达2小时。由于夏季白天长、夜晚时间短,白天获取的热量比夜间向外辐射的热量多,收支不平衡,所以近地球表面的气温积累会越来越大,已至在大暑节气期间气温累积达到最大值。就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和热量收支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大暑节气气温最高。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此时节,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受。其实从夏至开始,地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等到大暑的时候,气温刚好升到最高。大暑这一天,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所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阳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进入大暑就是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反映暑热程度已达到极点,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大暑怎么养生
睡觉宁心
夏季人们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我们只有睡眠好了,心情才会更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首先大家应该在作息方面做出调节,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如果在晚上睡眠不是特别的好,可以在中午午睡一会。
大笑放心
笑可以说是治疗很多疾病的良药,在夏季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适当的笑一下。“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笑代表了我们精神比较愉悦,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这个时候人们容易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能够有效的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茶饮安心
到了夏季人们喜欢出汗,尤其大暑时节达到一年比较热的时节了。在中医方面来讲汗为“心之液”,如果身体出汗比较多就会消耗心脏阴液。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饮用清心茶: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
喝粥健心
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荷叶薄荷粥:鲜荷叶1张,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将荷叶洗净、切碎,薄荷洗净,两物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后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后加冰糖,即可食用。
降“火气”
清外火“外火”即是指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它可使皮肤松弛、多汗,引起日光性皮炎,亦可导致体温中枢的散热障碍,使温热蓄积而发生中暑。当气温达30—34度以上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会减慢,人的食欲下降。暑天要尽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必要时在皮肤上涂一层防晒护肤品,注意室内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内侵。
清内火“内火”即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暑天重点是清“心”火。夏天暑热,易肾水不足,心火过亢,水火失济,而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头痛、腰酸软、大便秘结,舌尖痛,口腔炎等症。因此,夏天必须注意补肾之水,以清过亢的“心火”,这样才能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避湿
大暑前后温度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其闷热程度也达到顶峰,中医认为此时是湿气重的时候,人们非常容易受湿热邪毒侵袭,经常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黏腻、腹泻呕吐、口舌生疮等症状,所以此时养生还要注意“避湿”。
避开生冷食物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坚持适当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饮食油腻、缺乏运动。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使身体能够时常出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