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自2008年,“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饮食禁忌
未熟透不可食用
粽子需要长时间的蒸煮才会熟,未熟的粽子不仅味道不佳,且极难消化,对人的胃产生极大的负荷作用。
早上不可食用
早上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易导致空了一晚的肠胃不适。
食用量需要控制
一般的食物消化,从胃到肠需要停留6个小时,粽子的主材料是糯米,糯米是不易消化的食物,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也更长,多食易积食,破坏肠胃健康。
粽子的纤维质不够,多食不利于肠胃蠕动,易造成便秘。
食用速度不宜快
粽子粘糯、不易消化,食用太快,易引起窒息。特别是对消化能力较弱的小孩和老人,食用粽子最好切小块,细嚼慢咽,佐以助消化的茶饮同食。
加热透后再吃
冷了的粽子需要充分加热后才食用。粽子里的馅及糯米都较容易变质,一般能够放置4天左右,充分加热,能够避免发生食物中毒。
而且,变凉的粽子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1.寓意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2.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_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3.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4.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__,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_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5.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__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