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习俗
占稻色
雨水节交雨水时刻是否下雨,往往成为一年是否风调雨顺的征兆。
宋代以前,中国农业甚至整个经济重心一直在中国北部的黄河流域。宋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南部中国的稻作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主体。由宋至元再历经明清,客家近千年地传承着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习俗,雨水节爆糯谷花“占稻色”便是其中之一。
自宋代开始,吴、越民间便有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卜谷”的习俗,将糯谷放到锅中爆炒,以谷米爆白多者为吉。
客家人雨水节“占稻色”与吴越民间正月十四“卜谷”,具有同样的民俗意义,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形态。正月十四正值雨水节前后,时间上差距不是太远;爆谷所用材料、爆谷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即预测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而“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年稻获的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赣南寻乌客家还在雨水节前后的正月十六、十七日晚上,以晴、雨来占卜是年早稻的丰歉。谚云:“雨打残灯碗,早禾一把杆;雨打上元宵,早禾压断腰。”就是说,如果交雨水节时刻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则是年早稻一定丰收在望;如果在正月十六、十七交雨水并且下雨,则那一年的早稻收成一定很低,只见稻草(禾秆),不见稻穗。
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开始渐渐淡化,因此演变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馅习俗。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
爆米花即“炮谷”,赣南客家多称之为“米炮”,现在已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一种应节食物。这其中 “花”与“发”语音相似,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玉帝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撞拜寄
在广大的客家地区,往往可以随时见到古树旁、水井边、社公庙、大石下有刚刚烧完的纸钱和一些残存未燃尽的蜡烛以及满地的爆竹纸削,这就是它们的“干儿子”或者是“干女儿”献给它们的礼物。客家人多以“树生”、“水生”、“地生”、“石生”命名男孩,或以“石娣”、“福娣”(客家称土地为福德正神)命名女孩,正是客家将命硬的孩子拜寄给有灵气、神气事物的结果。
客家拜寄习俗最浓厚的,当属四川西部成都地区的客家人。其最富有想象力和最具有人情味的习俗,乃是雨水节“撞拜寄”。这天不管下雨还是天晴,都充满一种情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便拦住对方,便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找干爹、干妈的寓意,乃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地成长。如果实在无法将儿女拜寄给人,那么就只好将儿女拜寄给神性的山、石、田、土、水、树。
“拜寄”这种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风俗,是借助、联合自然与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儿女成长的直接体现。“拜寄”在中国北方也称“认干亲”、“打干亲”,南方多称为“认寄父”、“认寄母”、“拉干爹”等,其实也就是孩子认干爸干妈,往俗里说就是攀亲戚,按行为特征来说,它是一种民间的保育习俗。
送雨水
四川成都东山客家雨水节的另一个主要民俗则是女儿给父母、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女婿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祈求岳父母“寿缘”长,长命百岁。女儿送节的典型礼品就是“寄生”炖猪蹄(客家俗称猪脚)或炖鸡。女儿用沙罐将“寄生”炖了猪脚、鸡汤,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再由女婿恭敬地给岳父母送去。这是女婿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母表示感恩和尊敬。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可以遮风挡雨,象征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这就是东山客家“送雨水”习俗,亦称作“送寄生”、“炖雨水”。
雨水节气农事活动
一、蔬菜农事
南方早春气候依然多变,要注意管理好蔬菜秧苗。雨水时节虽然阳气渐升,天气回暖,但常伴有“倒春寒”,天气寒冷时,既要加强防冻保暖,也要适时通风换气,防止闷坏秧苗。适当控制肥、水,防止秧苗徒长,但不能控制过分,否则会影响秧苗生长,出现瘦、小、黄的秧苗。
二、经济作物农事
雨水节气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多,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若早春少雨,雨水节气前后应及时春灌,可取得较好效果,即常说的“春雨、春水贵如油”。淮河以南地区,此时一般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
华南双季稻早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为防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秧苗的危害,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力争一播保苗。
三、果树农事
清扫果园的落叶、病果、虫果、杂草、废弃果袋和杂物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消灭其中潜藏越冬的病虫。结合冬剪进行,集中对病虫枝处理,并注意破除树枝上的害虫茧(如黄刺蛾)。
上年秋冬没有施基肥的果园,应在雨水节气解冻后随即施入(但效果不如秋施好)。施肥后如有灌溉条件的园地应浇水一次,并及时浅锄保墒,并及时防控病虫害。
雨水时节易患疾病
1、易乏困
春天,气温升高,腠理疏松,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常感疲劳乏困,正如诗人所说:春眠不觉晓。此时,就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既然这个节气里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所谓“春捂”就是到了春日时不要急脱去厚衣。
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
2、易患感冒
第一,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第二,不要急于脱冬衣,要注意保暖防寒。第三,多锻炼身体,多到户外做深呼吸,多晒太阳,体弱易感冒的可吃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3、关节易痛
雨水时节,初雨将下,易患关节痛,尤其是肩关节、腰关节痛较多,要注意保暖。
但此时北方阴气未尽,且冷空气不时南窜,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时节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经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则会有所减弱,易感风邪而致病。所以“春捂”有一定道理,况且南方此时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