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习俗
1、喝腊八粥
煮腊八粥、喝腊八粥是最主要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也叫“福寿粥”,是以很多种瓜果、豆、米等五谷杂粮煮成。各地区所用材料不一。根据口味,还有甜、咸之分。部分地区还有用腊八粥祭祀的习俗;佛教用腊八粥供佛;部分寺庙还会煮腊八粥分给信徒吃。
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3、吃冰
据说这天的冰吃了以后可以在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前一天,人们就用钢盆舀水等结成冰,等到腊八节就把冰敲成碎块。
4、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5、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
6、吃腊八面
陕西地区不产大米,所用没有腊八粥,而是吃喇叭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腊八节养生常识
1、穿衣戴帽原则
腊八左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
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外出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同时,腊八前后,大家出门可尽量穿高领衣服,戴上围巾。晚上睡觉时,别把肩膀露在外面;腰或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上一个护腰或护膝;睡觉前还可用热水先泡泡脚。
2、早卧晚起原则
冬天是“藏养”的季节,在冬天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冬天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更应早睡,有利于防病。
另外,注意不要蒙头睡觉。因为被窝内空气不流畅,再加上人体散发出来的体臭汗臭味、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肠道排出的有害气体,致使被窝内空气混浊。如果蒙头睡觉,会使体内氧饱和度下降,严重则会影响大肠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时会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记忆衰退等症状。
3、适当运动原则
人在寒冷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4、增加饮茶原则
寒冬降临,气温低下,日短夜长,人体活动相对减少,食欲增加。在我们用饮食增加热量抵御寒冷之余,茶成为人们的上选。
适合的茶饮最好选择温性的,比如红茶,或者茶饮里加一些大枣,枸杞等温性食品。
腊八节不能做什么
1、腊八节不搬家
民间有”腊月不搬家“的习俗。浙江一带又忌正月、九月迁屋,以为是月迁屋不吉。从风水的角度看,腊月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
我国在古代一般是不喜欢搬家的,俗话说得好“人搬穷,火搬熄”,但是可能有的特殊情况不得不搬家,比如地方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这种情况下有被认为是“树挪死,人挪活”,所以搬家又有“辄捐弃旧宅,更造新居”之说。
2、腊八节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一年之中总有几天时间,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说是忌讳,是有讲究的。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3、吃腊八粥不过午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对于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腊八粥不过午。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