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雨水节气的传统美食及养生知识

刘莉莉

雨水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1.红枣粥

雨水节气的时候,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俗就是喝红枣粥。因为红枣补气补血,而雨水节气的时候喝红枣粥可以很好的补充营养,调理身体,所以这个饮食习俗也延续到今天,一到雨水节气,很多老人都会煮红枣粥给孩子们喝。

2.薏米赤小豆茯苓茶

雨水节气空气湿度比较大,所以人体当中的湿气比较重,因此在雨水节气的时候,家家户户也会准备好薏米,赤小豆,茯苓,将它们先放在锅里炒熟,然后再一起放入水中煮水,制作成薏米赤小豆茯苓茶来喝。雨水节气每天喝点这个茶祛湿又好喝,非常的不错,这也是雨水节气大家都会喝的一道茶,赶走身体当中的湿气。

3.萝卜丝饼

到了雨水节气,萝卜丝饼也是大家都爱吃的传统美食。将萝卜切成丝 加入各种调味料腌制一下,然后和上面粉制作成好吃的萝卜丝饼,放入油锅当中煎至两面金黄,吃上去外脆里嫩,透着萝卜丝的咸鲜,味道特别好。所以一到雨水节气,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萝卜丝饼给家人们品尝。

4.鲜笋

雨水时节鲜笋大量上市,因此鲜笋自然也是在这个时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一到雨水时节,大家都会用鲜笋制作各种美食,比如鲜笋炖鸡,鲜笋咸排汤,油焖鲜笋等等,或者直接把鲜笋切成片或者晒制成鲜笋干,又脆又鲜,是这个时节不可多得的美食之一。

雨水节气养生常识

起居养生

雨水时节尚属早春,此时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变化大,湿度增加。雨水时气温虽然不像寒冬腊月时那么低,但由于大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素有关节痛的人,更应重视肩、腰、腿等部位关节的保暖,以免寒湿之邪外侵而引发疾病。

饮食养生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应注意补脾。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故雨水饮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核桃仁、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经络养生

中医认为,雨水节气与人体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点)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亥时是十二时辰中最后一个时辰,被称为“人定”,其含义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此时是安歇睡眠的时间。人如果在亥时睡觉,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体养,对健康十分有益。

运动养生

雨水节气可适当练导引功以锻炼身体。具体做法是:

每天晚上,盘坐,两手相叠按右大腿上。上体向左转,脖颈向左扭转牵引,略停数秒钟,再以同样动作转向右,左右各做15次。

雨水节气的气候特征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