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性本沉降下行,多用于清中、下焦湿热。酒炙后不但能缓和寒性,免伤脾胃阳气,并可借酒之升提之力引药上行,而清上焦邪热。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酒制能改变药物组织的物理状态,有利于成分的浸润、溶解、置换、扩散与溶出过程的进行,即可产生某些“助溶”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临床上常用的一些活血祛瘀、通络药多用酒炙,一方面使酒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 一些具有腥气的动物类药物,经酒炙后可除去或减弱腥臭气。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