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恁地,是汉语词汇。亦作“恁的”、“恁底”。汉语拼音为nèn dì。其释义为:如此,这样。怎样,怎么。什么。如: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那妇人问道:“官人”,恁地时,殁了大娘子得几年了?
2、引证详解
(1)如此,这样。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前世谓“阿堵”,犹今谚云“兀底”;“宁馨”,犹“恁地”也,皆不指一物一事之词。
宋柳永《昼夜乐》词: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
《朱子语类》卷二七:曾子迟钝,直是辛苦而后得之。故闻一贯之说,忽然猛省,谓这个物事元来只是恁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料想当日别离不恁的苦。
《水浒传》第一回: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并不争论,欢欢喜喜的道:恁地,便不枉了人。老身就少赚几贯钱,也是快活的。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等还音义》:所谓兀底、恁底、宁底、凭底、恶得、恶垜、阿堕、阿堵,皆言“此等”也。
(2)怎样,怎么。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认得像是秀秀的声音,赶将来又不知恁地,心下好生疑惑。
明陈汝元《金莲记·鹤赋》:今日公暇,曾约黄山谷与印禅师再游赤壁,恁的尚未到也?
(3)什么。
《快心编初集》第二回:一日,锄到墙边,一声响,把锄子跳将起来,暗自道,作怪,打着了恁的东西?
明施耐庵《水浒》第二十四回 那妇人问道:“官人”,恁地时,殁了大娘子得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