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这课文的主要内容

莉落

  风筝

  贾平凹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主要内容

  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课文解读

  《风筝》是贾平凹的作品,文章并没有华丽的辞藻,读来却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扑面而来,似白描一般叙述童年趣事,乡村的孩子童年的生活是多么自在和快乐。文章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最后归结为童年的“幸福与快乐”——“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风筝承载了孩子们的快乐和理想,变成了理想的翅膀——幸福鸟。每当他们放起风筝,就等于放起了理想的翅膀。

  1、 课题——风筝

  【对于风筝,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年春天,我们总会看到风筝,听过风筝的歌曲,看过鲁迅写的《风筝》,也看过《风筝》的小诗。风筝一词很普通,作者却以“风筝”一词为题。其一,作者几十年后回忆自己的童年,唯有风筝是他记忆犹新的。可以看出,童年生活,在几十年的积淀后,印象中还是风筝,风筝在他童年的地位和留给他的印象之深,没有比风筝一词更能表达他的心情。其二文章的内容也是以风筝展开的,风筝出现在文章的每一段落,在课文中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幸福鸟”。读着“风筝”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儿时放风筝的快乐情景。】

  2、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乡村孩子的童年往往总是是丰富多彩的。在读鲁迅的很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钓虾、放牛、抓鸟等等,这是一些多么有趣的事情呀!而作者唯独怀念风筝,在作者心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最大的快乐,最大是没有比这更快乐的,这是孩子们的所有童年里最有意思,最有童趣的事情,做风筝是最快乐的,放风筝也是最快乐的。一个“最”字可见贾平凹先生对这件事情的作为童年的影子,别的事情可能记不清楚了,可是这些却记忆犹新。】

  3、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在作者眼里,做风筝是那样的简单,是那样容易,一个“便”字就已经告诉我们了。几个芦苇、几张纸就是做风筝的材料,没有别的。几根细细的芦苇是容易拔下来的,几张纸是容易得到的。我想正是因为制作的简单,所以作者才快乐吧!】

  4、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想法也似乎非常的简单,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可能今天做蜻蜓、老鹰,明天做燕子、蝴蝶,没有人规定他们要做什么,随便选择,我们爱好做什么,就做什么,快乐无比。加上“吧”后面是句号,没有感叹的意思,更增加了一份随意,自己的活动自己做主,开心,快乐。】

  5、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做风筝很简单, 孩子们的想法很简单,可是却“精心”地制作着。因为我们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我们在向往什么?又是在希望什么呢?我们希望着、梦想着做出美丽的风筝,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筝,做出飞得最高的风筝。风筝就是我们的美丽的童话,就是我们美好心灵憧憬的寄托,更是我们快乐心情的寄托。】

  6、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本该伤心,可是我们没有!我们依然快乐,仍旧激动。只要做出来了,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是我们精心制作的,我们就喜欢就开心。这种心情就像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漂亮是否聪明,都是疼爱备至。因为喜欢还赋予他一个吉祥的名字“幸福鸟”。传说中,幸福鸟能给主人带来无限幸福,它活在一个叫快活林的地方里。谁要能听到它的歌声,便能了解幸福的意义,永远拥有快乐。我们把名字写在上面,我们的名字代表我们,我们不能飞上天去,风筝带着我们名字飞上天去了,我们的名字飞上天了。我们的心愿实现了!我们多么快乐啊!快乐和风筝在一起,快乐和我们的名字在一起,快乐和我们在一起。】

  7、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放风筝,托、牵、站、放、跑多么娴熟的动作。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多么完美的合作,多么团结,随着线的一松一紧,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该到奔跑让风筝飞得高的时候了,风筝让孩子们放上去了,越飞越高,多美的一幅画面,历历在目。读着,犹如又到了那放风筝的田野里。

  在这些孩子手上似乎放风筝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失败,一下,就一下而已。高兴呀!风筝这么容易就飞起来了。高兴!只有高兴!叫喊着,叫喊着!奔跑着,拼命地奔跑着,不知疲倦地奔跑,多快呀!和我们奔跑的还有我们的快乐心情,和风筝一起飞上蓝天的还有我们快乐的心情。】

  8、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村里人那样的羡慕,我们何等的自豪?连大人都羡慕了,我们真是了不起呀!】

  9、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从早晨玩到下午,五六个小时,五六个小时不停地奔跑,风筝已经够高了,不!不够高!我们累了吗?相信是肯定的。可我们还是歇不下来,似乎我们有一种责任,让我们不能停下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幸福鸟,我们要让他在蓝天上久久飞翔,我们要留住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鸟飞上了蓝天,飞到云彩上去了,我们的快乐也同风筝一样,飞到了高高的云彩上去了。】

  10、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也碎了。这一阵风来得是如此突然,我们还没有放够呢!风筝还可以再飞得更高呢!可是就着这突如其来的一阵风把线嘣段了,“嘣”好清脆的声音呀!好可怕的声音呀!这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声音,这分明是从孩子们心里发出来的,是孩子们紧张、害怕的心跳声。】

  11、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风筝就要飞走了,我们的幸福鸟就要飞走了,我们的快乐就要飞走了。风筝似乎不想走,他在空中抖动了一下,抖动是我们心在发抖。他飞走了,飞得好快,只抖动了一下,极快地,倏地,很快地没了踪影。我们着急啊!留给我们只有让我们“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千呼万唤”(形容多次邀请,多次催促。)在我们看来我们丢失的一定不仅仅是一只风筝,那是我们精心制作的风筝,那是写着我们名字的我们的幸福鸟,那是大半天时间陪伴着我们的幸福鸟,那是给我们带来无比快乐的幸福鸟。幸福鸟飞走了,快乐就飞走了,我们能不害怕吗?我们能不呼唤吗?我们希望他听到我们的声音以后能够回来,可是他越飞越远,越飞越远……看不见了。】

  12、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的风筝丢了,我们伤心,我们寻找。我们找了半个下午,找啊找啊,到过哪些地方?再找的时候,满怀着希望,找了,没有。失望了。又找别的地方,又失望了,又去找新的地方,希望在还没找的地方。】

  1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我们失望了,低着头无精打彩,因为能找的地方我们都找遍了,可是还是找不到。正在我们沮丧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希望。远远的,村边还有一处磨坊。这个地方一定是我们平时很少去的地方。“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作者对远处磨坊的描写非常细致“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这是作者唯一的一处景物描写,那半圈水闪着的白光在孩子们看来是希望之光,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只要我们不放弃,幸福鸟就在我们的不远处,可能快乐就是在那个不停转着的大木轮旁边,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此时,我们的心中依然充满着憧憬和希望,我们不会放弃,所以我们依然快乐。】

  14、“那儿找过了吗?”

  【那种惊奇,那种兴奋。又有了希望,希望来临,有了动力,有了寄托。快乐,是因为还有希望。找寻的过程其实也是这样。】

  15、“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大家的心又一次充满了信心。对啊,去那里看看。说不定,很有希望的!我们是集体,找了一个下午,没有一个人离开。没有一个人放弃。找风筝让我们在一起。】

  16、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留下了一个悬念,给了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也就把对童年的快乐的回忆带到了一个意犹未尽的意境之中了。

  找到了吗?没找到吗?找到了我们可能……找不到呢?……现在已经记不清了,结果不重要,可是我们的寻找还在继续……

  找到找不到已经不重要了。唯有我们的快乐和悲伤,我们的希望和失望陪伴着我们,我们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直到永远……

  所以,不管风筝是否找回、是否破碎,最重要的是把那份美好完整的留在心中,留住永远的童年。】

  《风筝》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5、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6、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感情色彩似乎挺复杂,该怎样体会?

  7、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8、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风筝阅读答案参考:

  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折断、掷、踏扁等动词,写出了我对弟弟的粗暴和蛮横,表现我对弟弟精神的虐杀。

  4、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5、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6、的确挺复杂。鲁迅是用今天的眼光去观照当年的情景,但是写的又是当年自以为是的行为,所以褒贬的色彩挺复杂。试看他写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有时惊呼,有时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这本是极正常的,而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一脸严冬般的肃杀,连看看风筝,连惊呼跳跃都加以鄙弃。鲁迅把这样的压制写得多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写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肯动脑筋,很会设计。这样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而要偷偷来做,实属可怜之至。褒扬与同情是可以体会得到的。作者把自己写得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最后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看见。小兄弟的痛苦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而自己则是冷酷无情,这里含着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7、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8、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