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主要内容

秦风学

  木偶奇遇记主要内容

  《木偶奇遇记》叙述老人皮帕诺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木偶戏班获得好心老板的五枚金币,回家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金币被抢走。进了监狱......

  出狱后,又因贪吃他人的葡萄又被捕兽器夹住,被迫当了看家狗。他后悔极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样喜欢读书,现在我就会和爸爸住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就不会在这里给别人当看门狗了。”夜里,他因帮助主人抓住黄鼠狼而重获自由。他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经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又逃学到海边看鲨鱼,后又被引诱到玩儿国,在疯狂的玩了五个月之后,变成一头又懒又蠢的驴。

  后来还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后,他们父子在鲨鱼腹中意外重逢,并成功的逃了出来,在海边住下,并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孩子。

  木偶奇遇记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该书创作于1881年,科洛迪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创作过程

  科洛迪最初编写《一个木偶的故事》(连载第二年改名为《木偶奇遇记》)是为了偿还债务,他甚至在给《儿童日报》的社长菲尔迪南多·马尔提尼的附言中还这样提到:“我寄给你的这些材料,只不过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罢了。你可随意处理,如要采用,我可继续写下去。”而没有料到的是“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从1881年7月7日起在《儿童报》上分期连载,一直到1883年才连载完毕。中间科洛迪一度想停止连载,却被读者“不满”的信件所淹没。

  木偶奇遇记人物介绍

  皮诺曹

  皮诺曹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称其“虚构”,是说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像皮诺曹这样拥有生命的“木偶人”。他原先是一段木头,“这段木头并不是什么贵重木头”,就是“炉子和壁炉生火和取暖”用的柴堆里那种普通木头。后来经人一番削、砍、刨便成了人(“木偶人”)。然而,皮诺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在这里——恰恰在皮诺曹身上显示出的人性和物性,及其两者的有机统一。

  作者写皮诺曹这一人物时,时时处处没有忘记他具有“木头”的特性。比如,写皮诺曹被火烧焦了脚。皮诺曹“又累又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他再没力气站着,于是坐下来,把两只又湿又脏、满是烂泥的'脚搁到烧炭的火盆上。他就这样睡着了。他睡着的时候,一双木头脚给火烧着,一点一点烧成了炭,烧成了灰”。而妙的是,正在这时皮诺曹的爸爸杰佩托敲门回家了。“可怜的皮诺曹睡眼惺忪,还没有看到他的两只脚已经完全烧没了。因此他一听到父亲的声音,马上跳上凳子要跑去开门。可他身子摇了那么两三摇,一下子就直挺挺倒在地板上了。”比如,写皮诺曹跳进大海救爸爸。皮诺曹在鸽子的带领下来到海边找爸爸,他发现了远处爸爸的小船。爸爸也好像看到了他。这时,“一个孩子从礁石顶上跳进大海,嘴里叫着:‘我要救我的爸爸!’”可“皮诺曹不过是一块木头,因此很容易就浮到水面上,像条鱼似的游起来。只见他一会儿被波浪一冲,落到水下面不见了,一会儿又在离岸很远的地方重新出现,伸出一条腿或者一条胳膊……”这里,皮诺曹所具有的人性和物性的特性,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也正因为有了这一特性,皮诺曹这一人物形象才变得真实可信、情趣盎然了起来。也可以说,这种人性和物性的有机统一,是皮诺曹这一人物形象获得成功的前提。

  皮诺曹这一形象给人的另一个突出印象在于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一颗爱心。他爱爸爸,爱一切善良的人。爸爸在大雪天用自己身上穿的上衣为他换来了课本。他感动得扑上去抱着爸爸,在爸爸的脸上到处亲吻。为寻找爸爸,他四处奔走。为救爸爸,他毅然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毅然闯入大鲨鱼的腹中。为了善良的花衣小丑免遭不测,他宁愿自己一死。当听说善良的天蓝色头发仙女溘然长逝,他伤心不已,哭得死去活来。他有上进心,渴望上学,渴望读书。他主动向爸爸提出“要马上去上学”。他渴望得到一样“最要紧的东西”——识字课本。他热爱劳动,不怕吃苦。他为了养活年迈的爸爸,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工作,摇辘轳,编草筐,还亲自做了一辆漂亮的座椅车,推爸爸出去散步,让爸爸呼吸新鲜空气。但他又是一个十分顽皮、有着许多缺点的人。常常由着性子做事,常常闯祸。好心的蟋蟀告诉他“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任意离开家,到头来绝不会有好结果”,他不但不听,还用木头槌子打死了蟋蟀。他整天玩,到处游荡。为了能看上一场木偶戏,他竟稀里糊涂卖掉了识字课本。他想发财,跟着猫和狐狸去奇迹宝地种金币,结果不仅白丢了五个金币,还险些送了自己的命。他经不起小灯芯的鼓动和玩了国的诱惑,到了玩了国,差点永远变成了一头驴子。

  木偶奇遇记作品鉴赏

  该书描述了木偶皮诺曹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小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干活、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一连串的奇遇,充满了童趣与想像。发生于皮诺曹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许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说,在自然天性里往往会有不少不够尽善尽美的表现,等待着我们的逐步克服。

  《木偶奇遇记》意欲揭示的道理并不复杂,它倚借一个木偶有形象不过是为了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问题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并非是一个人生来就可以明白的。否则,皮诺曹也就无需煞费周折才得以完成了这一历程了。

  这篇童话,通过皮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聪明、善良、顽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

  《木偶奇遇记》是一篇寓言故事。但是与以往西方的寓言故事不同,描写的不是美丽的公主和贵族们在大城堡中的生活。皮诺曹的奇遇都发生在意大利真正的普通人民中间,从而使它更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木偶奇遇记》一书不仅教育孩子们如何为人,还通过隐喻和影射,对十九世纪意大利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落后和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如贫富间的差距、劳动人民的贫穷、饥饿和绝望,司法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虚伪等等。同时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意大利哲学家贝内戴托就曾评论说:“用来雕刻皮诺乔的那块木头,实际上就是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