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课文理解

马振华

《自然之道》课文理解

  人是自然之子,可是人类常常把自己当成了是自然的主宰者,悲天悯人地俯看着自然界的芸芸生灵。我们沉溺在“人为万物之灵长”的美好感觉中已经太久太久了。《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却让我们发现从这种幻觉中醒来是如此的痛苦。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当人类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在自然的规律面前,我们这些浅薄无知而又骄傲自大的“文明人”除了谦卑和愧疚之外,又能说些什么呢?

  “我”和七个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此行目本身带有科考意义,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会成为食肉鸟的美食”。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这些文字流淌着小幼龟是多么谨慎、多么弱小,多么无助啊,我们那颗善良的心肯定为这可爱又可怜的生灵深深同情,所以当我们看到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一只嘲鸫突然飞来,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时”,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可是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紧张、难过、不平、气愤和生物学向导的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也许是见惯了太多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向导的冷淡,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埋怨、责怪。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此时,我们读者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都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而义愤填膺;都在为作者所做的拯救行动而吁一口长气。我们都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

  可是文章在这里却来个惊天大逆转,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欧享利”效果。事情的发展让“我”和同伴以及身外的读者都始料不及,瞠目结舌继而神情凝重、暗暗叹息。“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后面的所有描写都围绕着“愚不可及”这四个沉重、残酷、忏悔的字而展开的。4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比如全段用了一连串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群龟入海的景象:“成群结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浩浩荡荡的场面本应是多么的壮观热闹,可如今却是意味着多么的惨不忍睹。再如对“海滩阳光明媚、无遮无挡”的描写,在美丽的海岛黄昏,在五彩的晚霞映衬下,这一幕真可以说是“血色黄昏”,“天空中飞的密密麻麻的食肉鸟”飞上扑下,吃得痛快。“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欢乐的叫声”对我们来说真是极端的讽刺,是多么的刺耳,多么的揪心,多么的无地自容啊,乃至捶胸顿足,呼天喊地。透过这富有张力的文字,我们似乎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而对当时景像那种心灵的振颤、怅悔!真是“满纸自责言,一把辛酸泪”!我们读者的心也为之一阵阵发紧,几乎有一种汗毛倒竖的感觉。试想,一群刚刚出生不久的小海龟,满怀着对大海的无限希望与遐想,满怀着生命本能对“活着”的渴望,在本以为安全的平坦的沙滩上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时候,却让我们“好心办坏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生命的渴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

  尽管我们“赶紧摘下帽子”、“迅速抓起幼龟”、“气喘吁吁向海边奔去”,可这已是于事无补,杯水车薪了。我们的自责“我和同伴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行走着”,向导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在这美丽的黄昏沙滩上拖下长长的影子和无边的惆怅……

  如果说“我“和同伴是“无知之愚”,好心办坏事;向导就是“有知之愚“,在规律面前犹豫,明知故犯,做了帮凶。“无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惨痛后果。

  这使我们不禁想起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在给要求购买他部落土地的美国总统的回信中写的话:我们知道,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因为降临到大地上的一切,终究会降临到大地的儿女们身上。

  这篇文章,只不过是我们为这位印第安酋长的话所做的注释──或者说印证。只是,在今天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注释和印证既显得那样蹩脚,又是如此地令人悲哀乃至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