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秦风学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1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在哪里?

  听了这个主题后,我心里就想,幸福在哪里?我个人认为幸福不光光在家中,也在自己伤心难过时朋友一句安慰的话,还在老师的一句表扬里等。其实幸福到处都是。在电视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位非常自信的盲童和他那位坚强的母亲,还有一位女孩用自己80斤的身子去照顾她已瘫痪在床的养母。先说说那位年仅十岁的小男孩。他上盲人学校的时候,几乎每天上学都要自己偷偷的跑到音乐室去弹钢琴。他呀,一弹就要弹到3个小时以上,而且每天不管有没有弹到3个小时他总是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自己心爱的钢琴,甚至他有的时候还跟他妈妈耍赖。这位盲童实在是太喜欢钢琴了,甚至有些“走火入魔”了。这位盲童的母亲也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带着儿子来到了北京,到处找学校。都找了大半个北京了,还没有一个学校肯收留自己的儿子,她很失望,但她并没有放弃,终于在盲童7岁时有一所盲童学校接收了他。她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激动万分、欣喜若狂的。而且她还把一大堆的乐谱翻译成了盲谱。加起来的总量都可以从我肚脐眼到我脖子了。

  这一位母亲实在是太伟大了。不过我要说的下一个人比她更加伟大几十倍,她的做法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我为什么要说她的做法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呢?因为她是用自己80斤的身子去照顾自己已经瘫痪在床体重接近160斤的养母。每天早上4:00就起床烧饭,等母亲醒来后,再帮母亲做160次的仰卧起坐和180次的伸腿,然后再喂母亲吃饭最后在一路小跑去学校。到了中午又一路小跑去了菜场买了几个最便宜的蔬菜,就匆忙地跑回家炒菜,喂母亲吃饭,然后再自己吃,这些事都干完了才跑回学校去上下午的第一节课。放学后,她又跑到菜场买了几个菜后,然后再匆匆忙忙地跑回家了。到家后她不急着炒菜而是慢慢的把母亲背上了轮椅,带着母亲去呼吸新鲜空气。回来后再开始炒菜,然后喂母亲吃饭,最后才自己吃饭。等母亲睡着了她才有时间去写作业,通常都要写到22:30才去睡觉。

  有一次一个媒体的记者给她买了一份全套的肯德基。但是,她却说我喜欢在家里吃,记者同意了。于是,她带回家了。结果她到家后,却对母亲说:“自己在外面已经吃了。”母亲当真了,于是母亲把肯德基吃光了。后来记者知道了这件事,问她:“你自己为什么不吃?”她说:“我要感谢我母亲给了我这个家。我要报答我母亲。”听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无一例外的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她的养母说:“我照顾她三年她说她要照顾我一辈子。”你们大家说,他们是不是都很不容易,对不对?其中最打动我的就是那个要照顾养母一辈子的大姐姐。你们呢,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在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2

  九月一号是青岛市全体学生开学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了《开学第一课》。这一次的主题是“幸福”。当我听到它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幸福究竟是什么?开学第一课给了我答案。

  开学第一课共有三节,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讲述了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刘浩,他从四岁开始学电子琴,七岁开始学钢琴,他曾经参加过德国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并且获得了总决赛的第三名。大家可能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还有很多吗?但是,刘浩不同,他是一位盲人!你们相信一个看不见任何东西的小男孩能弹钢琴吗?这在很多人眼中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刘浩却用优美的旋律向大家证明了看不见一样能把钢琴弹好!我想这是因为他的自信、自强不息、不自卑和坚持不懈!

  2007年,刘浩的母亲带着200元和电子琴,与刘浩一起到北京寻找钢琴老师,可是老师一看见刘浩失明就拒绝了。一连被40多个老师拒绝,让母子二人陷入困境。2007年5月,在北京爱心组织帮助下,刘浩上了盲校,终于有了钢琴老师。从此,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曾经为背诵一首10页的演奏曲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也就是凭借这份坚韧不催的毅力,刘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最终获得了成功!但在这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人支撑这一切,她就是刘浩的妈妈,刘浩的妈妈为了让刘浩能够更好地弹琴,便不畏辛苦,一针一针地把五线谱翻译成盲谱,诠释出母爱的伟大!

  这个事例让我懂得了:幸福就是自信、阳光和坚韧不催!

  接下来的第二堂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重庆笃坪乡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一位名为王忠华老师给他的学生们教跳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让这些从小就生活在山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为他们插上了一双理想的翅膀。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幸福就是放飞理想!

  第三堂课开始了,它描述了一个女孩的故事:这个女孩名叫孟佩杰,在她五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从此她跟养母一起生活。然而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三年后,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母瘫痪在床,养父离家出走。年仅八岁的她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没有灶台高的她学会了熬汤、炒土豆丝。在这之后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孟佩杰每天都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给养母洗衣、做饭、喂饭、揉腿、洗脚……但是孟佩杰并没与抱怨这一切,她说:“是妈妈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妈妈平安我就快乐,妈妈幸福我就幸福!再大的困难我都不怕!”

  这是我深深感受到:幸福就是感恩与奉献!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幸福是内心的快乐;幸福是自信、乐观、努力、超越;幸福是承担与珍惜;幸福是放飞梦想;幸福是感恩与奉献;幸福是理解与关爱……

  这就是幸福!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3

  “孝、爱、礼、强”这四个醒目的大字深深牢牢地刻在我的心里。

  自从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感想。由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张泉灵老师主持的《开学第一课》,每个新学期都会演播。

  比如:“父母教会我”第一课的“孝”。孝为先。让我难忘的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郑渊洁,童话大王和他儿子的故事。就如郑亚琪所说:“爸爸,这龙虾你吃,我将来还可以吃原子弹虾。你不是也说可以看原子弹电视吗?”还有一对父子的孝心故事。何洪涛叔叔带着父亲何遂立,骑着改造的摩托车,去河南,北京……全国有名地去旅游。怀着对父亲的孝敬,开开心心地玩,六年骑了十几万公里……

  这让我想起开学后做家务的事。当时,我在帮忙做家务。妈妈问我:“为什么要帮我做家务呀?”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我看了《开学第一课》里的‘孝’,教会了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教会了我‘孝’,乐其心,不为其忘。--《礼记》。还有,最大的孝就是让自己安全度过每一天,不让父母担心。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孝跟爸妈学,长大对爸妈好!”妈妈听了,点头笑着说:“恩,好,孝,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从父母做起。”

  第二节课“爱”,由心而发,心不能忘记爱的存在。“爱”是最美的字,是陪伴、呵护与成长。就如[摇滚爸爸]秦勇,十年为了儿子“大珍珠”,放弃了唱歌。“大珍珠”生下来4岁时就得了不治之病,父亲放弃了事业,全心全意去爱他的儿子,教会他做任何事业。骑单车花了一年,看见了希望。系鞋带花了3个月,说“谢谢”三年……虽然“大珍珠”不像正常孩子一样,但他的父亲依旧在身边陪他一起玩耍,当哥们儿对待。“十年传承父爱,爸爸陪你一起长大。”爱应该及时表达,不能等待。

  “父王,我爱你,下辈子我还当您的儿子,好吗?”这是“大珍珠”写给“父王”信里的最找不到句。我听了,热泪盈眶。爱让我们携手渡过困难,一起长大!我的父母给了我爱,哪怕是唠叨,为你挡雨,为你担心……这都是父母给你的爱。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三节课“礼”,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养成学会的。要做一个守规矩、懂礼貌的好孩子。女孩像小淑女,男孩像小绅士。[礼]是立身之本,就像生活里,给老人主动让座,不乱闯红灯……这都是讲文明的行为。这些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举止行为都是“礼”。

  最后一堂课“强”。也就如那武艺班藏族孩子的武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管困难有多大,都要坚强去面对,不能退缩。用武术教会我自强,用爱教会我自强,改变自己……

  “孝以彰德,大道行敦。礼运天下,纲纪为分。爱人济人,君子之论。强国盛论!”

  “孝、爱、礼、强”这四个字深蕴的道理,无穷无尽……

  《开学第一课》,你给我的启发太大了,让我们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4

  2020年的寒假与众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本来计划得井井有条的假期生活被搞的一塌糊涂,但是我的成长没有被按下暂停键。这个丰富多彩的假期,应该就是我最最难忘的的'那一个假期吧!

  这个假期,我学会了灵活应用。在摘抄、学习的同时,还可以练字。我一直在上书法班,练的是软笔书法。以前,我写毛笔字是写毛笔字,用圆珠笔写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以前一直为自己写不了一手好字而发愁,但突然间,我会把软笔字的要领放到硬笔上了。不仅可以获得自己独一无二的漂亮字,还可以练字放松心情。我觉得自己在这一方面进步了许多。

  疫情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烘焙。每当品尝着自己做的蛋糕和甜品,一种喜悦感、成就感和自豪感都油然而生。烘焙不仅可以让家人品尝到美味的食品,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我还学会了用心发现美景。我们被病毒缩小了活动范围,不能欣赏只能在公园、景区里看到的奇异景色,但是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欣赏一个又一个平淡无奇但美不胜收的风景。你看,鹅毛大雪为大地披上了银白的衣裳;日落、日出时的彩霞就是天空中最美的那一幅天然水墨画;超级月亮更是成为了倾听我们倾吐心声的最佳知音……这些美景和天象接踵而至,为悄然而过的假期添了一抹高光。也是因为疫情,让待在家的我的心平静了许多,擦亮了自己那双发现美好的眼睛,看到了自己以前从来注意不到的、那些最美丽的景色。

  延学,不仅仅是让我们在家学习,更给了机会让我们成长。这次疫情,让我们损失了很多,但它让我们得到的更多。透过疫情,我看到以往不曾关注的人和事,让我对“敬业”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妈妈作为老师,她废寝忘食地备课、录课、直播,尽心尽力地为她那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生们解惑答疑;爸爸作为警察,他一直坚守岗位;老师们用各种形式与我们沟通——视频班会、直播答疑、希望谷推送、公众号发布同学们的收获与感受,虽不在校园,但我们一点都不孤单;一线医务工作者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努力拼搏、不惧风险、忘我工作;快递、外卖配送员们冒着被的感染的风险,为了大家的一份便利而跑遍千家万户送货送菜……我知道了,疫情的初见成效离不开他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作者,只有点点滴滴才能汇聚成大江大河。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次疫情是一场灾难;但是对更多人来说,它是一次极好的提高自我能力的机会。我们并不希望这样的疫情多发生几次,但是我们希望这样的学习和成长经验可以变成我们一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变成我们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时间不会辜负你的努力,梦想不会遗忘你的付出,用汗水和勤奋谱写新的篇章”,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步,回馈成长,能让未来的自己为之骄傲!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5

  这两天,全国超过两亿的中小学生同上由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倾力打造给全国青少年的《开学第一课》,其实我早已不陌生,记忆中已看过两届了。可是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很特别,是从许多同学站在八达岭长城上朗诵“我的梦,中国梦”开始的,其课的中心思想就是谈梦想,以现场课堂的形式,讲述了个人与国家“大爱”的梦想。课程分“我的梦”、“梦想需要坚持”、“梦想需要探索”和“中国梦”四节班会内容对“梦想”进行了阐述,其间特邀嘉宾老师李连杰、马云、李中华等分别用演讲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梦想成真的心路历程;还有辅导老师庞清、佟舰房祖名等人,则以课间操、游戏和表演与我们青少年融为一体。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想了很多,也认真重新描摹了一下自己的梦想,是的,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梦想,有的梦想会随着人的长大或某件事而改变或升级,有的也有可能是坚定的从未改变磨灭过。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梦想,像完玛草的梦想是登上舞台演出,

  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价值;才仁旦周则是希望成为军医,拯救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袁隆平的梦想是希望培育出杂交水稻,造福亿万人类;海宝的梦想是希望城市更加美好幸福……而我的梦想……

  梦想应该可大可小,也可近可远。但不论是什么样的梦想,它们都是用汗水和眼泪堆积起来的。实现梦想的道路终究是艰辛的,人的脚很小,道路却很长,需要脚印一步一个踏出来,有努力才有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一个道理。

  《开学第一课》里文科状元王梦恒,他的梦想就是经历无数的失败和绝望才有的,失去双臂的痛楚,让他那一刹那失去了所有的信心。游泳的排名赛,又一次让他接近崩溃。可他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内心的坚毅和奋斗,数夜苦读,成为了文科状元。

  钢琴家刘炜,用脚来演绎手的钢琴。依靠着自己的钢琴梦想,不论前面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都执着地往前走。给刘德华写歌、开办自己的演唱会、参加钢琴比赛……无数的努力成就他今天的成绩。

  看看有些城市夜晚还有很多露宿天桥、地下通道和商场门口的人,我实在是希望自己拥有“点金笔”能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梦想;看看有些灾区小孩子流泪的眼睛,我希望自己是“神笔马良”,可以给他们每一个人一个更快乐温暖有爱的家;看看厦门全城涌动的“9.8”热潮,我恨不能用尽所有的颜色来描绘它的精彩,想让世界因有中国厦门而美好!

  是的,我的梦想是当上画家,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祖国和世界山河的壮丽,用爱鼓励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我始终明白,我要想实现这样一个画家的梦想,还有很长很艰辛的路要走,梦想如果仅仅是说说,那就永远是梦想,如果努力付诸行动,梦想才能变成理想,不管付出多少的汗水与努力!我相信自己!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6

  刚与家人看完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今年主题是“中华骄傲”。节目播完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身为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祖国竟没被自己重视过。今天方知她如此优秀。

  “若是单记一个汉字的笔顺,会觉得枯燥。但如能溯其源,便能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北京师大王教授的一节授课,王教授如是说。小时候记字是很苦恼的事,但长大了,知道每两个字就能碰撞出一种火花;每一簇火花都有自己的绚烂以后,我直怨自己当初怎么没多学几个汉字。

  中华汉字文化的魅力不仅让中国人开始感叹,许多外国人也愿意投入到汉字文化的传播之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来自巴基斯坦六十岁的米斯巴教授,她是最早一批在巴基斯坦教授汉语的老师之一。她的初衷是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想让自己国家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这一份文化的瑰宝、无限的财富。当她用不标准的汉语做完几分钟的介绍后,我们可能觉得很轻松,但我无法猜度她为了台上的几分钟,在接节目组邀请后准备了多久。她和“杨妈妈”之深情以及师生之情让我泪目。

  “我,到自己最后一口气教汉语”“我希望教到教不动为止”这是已年过六旬的教授真情告白。

  还有为了使人类能考究几乎所有汉字的来源,宁愿付出自己的一生和所有积蓄的“汉字叔叔”——理查德;一辈子致力于翻译工作,现已九十六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人们都只注意他拿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和出版的四本译著,却没人注意他在现场授课时,凳子都不停地在抖……

  节目中请到的嘉宾,我相信只是一辈子为挺起中华文化脊梁,而不懈努力的人物代表。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人物都在付出,只为了做一件想做的事:尽自己的力,把汉语传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国家。在他们心里,一生做好此事,足矣。

  偶然想起一位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颇有领会的历史老师一次玩笑。他说:“有些人真是不容易,一辈子埋头也没什么奖与名,不像明星上台扭几下,便赚得金盆钵满,此生享用不尽了!”

  想到此处,必致敬一位老者,也是我的楷模——六小龄童。他为了拍完《西游记》;为了传承家族的猴戏文化,从自身淬炼精华,成为走过几代春秋的超级英雄。

  还有戏曲文化,舞台上的表演者表演得绘声绘色。但我不理解,为何之前社区有戏班子表演时,只有几个老人在雪地中孤零零地撑伞看戏,为何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么困难?

  中华文化是我们永远值得珍藏的瑰宝。我们的先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它们近乎完美的传给我们,我们也应在向他们取经和自己的不断摸索中,看好我们的传家宝。等着儿辈从我们手上接过这些宝贝,仍能细细地欣赏它们的辉煌。

  因为中华文化不属于某一代人,它是所有炎黄子孙共有的财富。现在的我们因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化而骄傲,即使百年之后,它仍旧金色的光芒昭示了华夏民族继往开来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