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
一、学情分析
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特点就是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分析说明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二、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考试标准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第一轮: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系统复习。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而达到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小专题化,可以很好地增强我们读题、解题、做题、答题的能力。
5、课堂以读议练为主.。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重点、要点、难点分明,学生以听记为主。复习中,思考自查,学生则要以思考为要,找出自身的弱点、虚点和肓点。要从追求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为得出有用的历史经验。
6、既要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会考试技巧。一道结构完整的历史试题,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提示语、主干语、限定语、项目语,答题时要有意识地按照这4个方面去认真分解试题。答题书写要做到“四化”,即构思目标化、层次条理化、答案要点化、书写序号化。
7、重视世界史的复习 (1)国别史的复习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苏)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 (2)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一战、二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 (3)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苏)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3
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 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
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拥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大抛售额达1000多万股,创股票交易所记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 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以增强感性认识)
2.危机的特点(板书)
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
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 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3.危机的影响(板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自己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罗斯福新政(板书) 罗斯福是美国历一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
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新贵族的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议会斗争。纳西比战役。查理一世被处死和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88年政变。《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从而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通过分析克伦威尔在历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历的又一重大进步。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中的典型事件,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爆发的原因之所以是本节的重点,因为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就和专制的封建王权产生了根本的矛盾.也由于这个矛盾而使革命爆发.了解它爆发的原因,可以使学生明确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二者的关系,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一定的认识。
难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证明资产阶级革命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会出现波折。初三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因素,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状况缺乏总体把握,对英国阶级力量的对比认识不清,因此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7和18世纪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制度的建立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这个旋律中的重要乐章,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点突破方案: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要从革命发生的社会条件去找寻。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联系旧知识,并结合教材的新内容连续设问:
a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b英国的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
c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遇到的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的设置要有体现一定的层次,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归纳整理自己得出答案。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起到了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不会喧宾夺主。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参照媒体资料的教学课件部分)使学生明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经历的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最后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曲折过程。加深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的对比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这就决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教师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从这一课起,我们学习的内容属于世界近代史。我们先了解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板书)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板书)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了。市场扩大了,财富来说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这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板书)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上朝的统治.
(这个王朝的国王家族姓斯图亚特,故名)。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说
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忽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3.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板书)
查理一世继位后,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王室生活腐化,挥霍无度。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农民反对封津压迫,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结成联盟,反对封建统治,并取得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革命战争(板书)
1. 1640年议会斗争和革命开始(板书)
首先起来反抗查理一世统治的。是苏格兰人民起义。l苏格兰和英格兰虽然都由查理一世统治,但苏格兰内政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英格兰是两个国家。查理一世把专制统治推行到苏格兰,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愤怒,苏格兰贵族和资产阶级发动了反英战争,并于 1639年攻入英格兰北部。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在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
提问:请大家设想一下资产阶级与国王参加议会的目的是否相同?他们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组织学生排演历史断剧《1640年议会斗争》:模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斗争的场景。
国王和议会最后决裂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克伦威尔出身于新贵族,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内战爆发后;他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英国历上第一支常备军组成.即"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一举摧垮了国王的主力军。
2.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内战结束后,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和军队组成法庭审判查理一世。判决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的敌人。1649年初,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被处决。同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3.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板书)
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独揽人权。竭力维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甚至掉过头来,同人民为敌。克伦威尔对内下令镇压掘地派,对外镇压了爱尔兰人民起义。1653 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共和国名存实亡了。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板书)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克伦威尔病死后,高级军官争权夺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同被-的斯图亚特王朝达成妥协命运动,1660年5月,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5.1688年政变(板书)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已经最后确立。被-的反动阶级仍在积极进行复辟活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企图建立一个既能镇压群众又能听命于议会的政府,于是把旧王朝的复辟看作的出路。但是旧王朝复辟后,实行反攻倒算,推行对外依靠法国,对内复辟封建统治的反动政策,既损害了人民利益,也损害了资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武装起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无法容忍复辟王朝的倒行逆施,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于1688年发动了政变,-了詹姆士二世的复辟王朝。荷兰执政威廉当了英国国王。
6.《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板书)
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利,英国议会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请学生朗读教材中《权利法案》的内容)(提问)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板书)
【作业】
试评价克伦威尔
板书设计:
第15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3.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二、革命战争
1.1640年议会斗争和革命开始
2.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3.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政变
6.《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探究活动
a 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1640年议会斗争》
模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斗争的场景。分别站在查理一世和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进行辩论最终矛盾激化,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回到300多年前的英国,不自觉的进行角色转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他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恰恰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对学生理解问题很有帮助。
b 趣味历史知识竞赛
选出学生代表排列英王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二世的先后顺序并写出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时间。根据答案正确与否和用时多少选出优胜者。
C 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君主立宪制”和“立宪君主制”的区别及其代表性国家。培养学生上网查找历史资料的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氏族与氏族公社。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建议重点分析
北京人及其生产、生活情况是重点。因为北京人的考古资料十分丰富,得到了完整的头盖骨和较多生产生活遗迹,可以充分证明北京人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等情况,区别人和动物,证明劳动创造了人。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地域与北京人相同,与北京人相比较,在体质和脑容量方面与现代人更加接近,掌握的生产技术等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对比中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演进过程。难点分析
⑴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是难点,如: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等。由于学生年龄小,以前接触历史知识很少,加之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⑵劳动创造了人是难点。初一的学生尚未接触到社会发展史,对于人类进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恩格斯的话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一定很吃力,需教师循循善诱。教法建议
教师让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井引导学生从体质特点、制造工具、使用火、社会组织形式、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初步学会通过对比认丁⒗斫饫?分?兜姆椒ā?/P>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教学难点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陕西)可以参观原始社会遗址。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1、元谋人
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教师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 北京人
关于北京人建议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1929年,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奠定“北京人”在科学上的坚实基础。以后,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骨,还有152枚牙齿、10多块上、下肢骨。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10万多件,有用火的遗迹,还有虎类、鹿类等100多种动物骨化石,其中肿骨鹿和鬣狗就各有2000多个个体。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把树枝砍成木棒,作为狩猎和采集的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当年,北京人就是用这些石器的木棒,采集植物的根、茎和果实,捕捉动物,还用石器来剥割动物的皮和肉。学生看课本上《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图上左边的石器为砍砸器,边缘经过打击,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右边的为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指导学生自习教材有关使用天然火的内容并且看课本上《北京人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图,并描述途中的景象(四个人在烧火取暖,一个人两手抱着双肩,似乎身子还在发冷,洞口一人人右手举着火把,左手搂着柴草,洞外是黑洞洞的,远方的天空似有一些星星)。教师提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5、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区别:
名 称时间相貌用 火工具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填写,不但加深了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了解,而且对于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是的发展、进步的有了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教师总结: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在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之后又有哪些人类活动,让我们继续去学习去探索。板书设计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二、 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1、元谋人
⑴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⑵时间 距今170万年。(最早)
2、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二、北京人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⑶过着群居生活。三、山顶洞人
1、 距今年代
2、地点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但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还会做装饰品。
⑵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⑶渔猎和采集是主要的生产劳动。 5、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区别:名 称时间相貌用 火工具社会生活北京人70~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属旧石器时代群居的生活山顶洞人18000年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已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属旧旧石器时代氏族公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