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人才是怎么学习的

李盛

  很多时候,我们仰望并羡慕着各行各界的顶尖人才,我们渴望成为成功后的他们。同时,我们想探秘的是,顶尖人才究竟是怎样修炼成的?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中国杰出小提琴家吕思清,4岁开始学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送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17岁即参加成人比赛,一举拿下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打破该奖项11年无东方人得到金奖的纪录,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一家国际知名媒体采访吕思清:“您年仅17岁就站在世界巅峰,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

  吕思清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句实在话,学琴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想在事业上获取成功,天赋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情商的高低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古至今几乎无一特例,像勃拉姆斯、贝多芬这些西方古典音乐巨匠,包括现今郎朗这样的出类拔萃的音乐家,都是在童年时,经受了特别多的磨炼才得以成长成才的。在事业领域,如果不具备刻苦的自我约束精神,缺乏执着的追求精神,纵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快乐学习法,是以普及大众为主的。而顶尖人才,大多用的都是痛苦学习法。”吕思清所说的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

  这家媒体又提出这样的疑问:“众所周知,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魔鬼小提琴家,这个比赛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因演奏技巧要求高、演奏曲目难度大而令人望而生畏。您作为第一个拿到此奖的东方人,靠的`是幸运还是实力呢?”

  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如同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1987年,中国文化部推荐我去参加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同去的还有我的老师和文化部一位领导。那次旅途并不顺利,本来我们应该先坐飞机飞到意大利首都罗马,再从罗马转机到意大利的热那亚(帕格尼尼的出生地)。出人预料的是,罗马突起浓雾,导致飞机无法降落,只能改航道飞往瑞士苏黎世,在苏黎世我们等到罗马雾散了,才返飞到罗马,那时大家已是身心俱疲。在罗马,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只买到了从罗马到热那亚的末班机票。折腾了将近30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晚上8点钟,辗转到了热那亚。安排好住宿酒店已是晚上9点,大家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我整理好行李,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兴冲冲地说:‘终于可以出去吃饭了!’在飞机上吃了将近30个小时的航空食品,味同嚼蜡的感觉实在令人不舒服。可是,我的老师却严肃地说:‘不行!你看你飞了将近30个小时,晚上再睡会儿觉,就是4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的时间,你的手指都没动过琴,这一定会对你的比赛产生影响。所以,你现在赶快把琴拿出来练吧!’我只得饿着肚子拉琴。这还能忍受,最难挨的是时差效应,再加上在飞机上没有睡好,我整个人就像是浮在云端,仿佛是在梦里晃晃悠悠地拉琴。拉拉拉,一直练了两个小时,快11点钟,老师才肯让我罢手。幸好,意大利人吃饭时间晚,要是换到北欧去,我们那个时候再出去吃饭就没餐厅开着门营业了。在酒店附近一家中餐馆,我抱起一碗酸辣汤风卷残云般喝到肚子里,我敢保证,那是我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味……”

  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痛苦到近乎苛刻的修炼。2014年,被称为古典音乐“男神”的吕思清依然非常忙碌,现在他已安排好明后年的档期了。但是,不管多忙,吕思清每天总有一个项目雷打不动,那就是拉不少于三四个小时的琴。在他心目中,练习高于一切。每天保证充足的练琴时间,并且以专业态度练琴,之后才能吃饭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

  “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一世。”这是吕思清的座右铭。成功带来的快乐与痛苦是辩证的关系,一个顶尖人才在人前有多辉煌,那他在背后就要忍受程度相当的痛苦。顶尖人才的终极快乐,只有一步一步攀上峰顶,回头俯瞰最初那个自己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遗憾的是,这样的快乐需要付出N倍的艰辛劳动方可获得,并且具有专属性,心存侥幸者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