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担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
俞敏洪成功故事:用砖头的思维赚了二十亿
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匠,乡亲们经常找他帮忙盖房子,每次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有砖头他就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看着父亲每天不辞辛劳地重复着这种劳作,俞敏洪很是不解,渐渐地院子里的砖头堆得像小山。直到有一天,一间小房子在院子里拔地而起,父亲把本来在院子里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后,俞敏洪才看清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同时也看清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头没有什么用处,一堆砖头也没有什么用处,如果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就是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是如果你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造房子的砖头,那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从那以后,父亲捡砖头的形象就定格在了俞敏洪的脑海里,成了他人生成长途中的路标。不论做什么事情,他都问自己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就像父亲捡砖头一样,知道砖头将来可以盖房子;另一个是我需要多少努力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像父亲捡砖头一样,知道捡多少砖头才能盖起房子。
正是凭着父亲教给他的捡砖头的人生信念,俞敏洪已经为自己建造了三座漂亮的房子。
第一次捡砖头:连考三年进北大。1978年俞敏洪高中毕业,第一次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只好回家干农活;第二年英语提高了12分,还离及格差5分,村里人嘲笑他,叫他“大学生”,面对两次的失败,俞敏洪本来不打算考了,一般的农村家庭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支撑孩子考下去,可是父亲不仅支持他考下去,还想方设法为他联系了城里的补习班,望着父亲期待的目光,俞敏洪心中的目标也更加清晰了:“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第一年第二年我没考上,是因为我捡的砖头不够,第三年我一定要拼命地捡砖头。”他把连续三年的英语试题归纳成300道练习题,把答案一一列出来,然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800个句子背了个滚瓜烂熟,他的英语成绩由此从班里倒数第一升到了正数第一,这一年由于他的英语成绩奇高,竟然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第二次捡砖头:狂听狂背留母校。进了北大后由于俞敏洪的农村口音,英文不敢张嘴,听力更是不行。一位老师不耐烦地说他:“你除了俞敏洪3个字能听懂外,其它的东西恐怕什么也听不懂吧?”。为了改变现状他又重新开始了“捡砖头”。他戴着耳机一头扎进语音试验室里,但是两个月后,不会说、听不懂的现状依然没有多少改变。这时他想到了高考时的老办法。他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录音机,钻到偏僻的小树林里,他杜绝了一切人情来往,一天十几个小时地狂听狂背。疯狂两个半月以后,他终于“捡够了砖头”,成了一个不仅能听,而且能讲英文的人。大学毕业时俞敏洪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北大,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英语老师。
第三次捡砖头:辞职创业成富翁。俞敏洪留校后,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不久,他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他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多赚点钱养家糊口。他又一次开始积累“砖头”:他每天上一次课赚30块钱,后来一天上两次课赚60块钱。再后来他看到别人办培训班,一天能赚600块,于是他就开办了自己的培训班。然而他刚刚弯腰捡到第一块砖头时,却由于违反了学校有关规定,他不得不离开北大。在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时光里,俞敏洪找到了新的机会。他曾几次留学失败,但是他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于是他抓住了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俞敏洪率先打出免费的招牌:“20多堂课,一分钱不收”。在北京图书馆1000人的大礼堂里,一下子竟来了3000多人,俞敏洪只好把课堂临时转移到礼堂外面的操场上。没做一分钱的媒体广告仅仅通过这3000学子的口耳相传,新东方在京城居然一炮打响。在俞敏洪“捡砖头”的同时,“新东方”也成了成千上万大中学生出国留学的“敲门砖”。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外的留学生中有70%是俞敏洪的弟子,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学里,“新东方”的学员至少占了中国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当年,俞敏洪只是想如同父亲一样,用自己捡来的砖头,建一座能够遮风避雨的小房子,没想到20多年过去后,他竟然用积累起来的砖头建起了一座摩天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