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述而》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周易·系辞》敬是立身之道,义是处事之道,直和方是名词动用,使之正直、使之方正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浅地解释为:以敬心矫正内在的思想,以义德规范外在的行为。这是就个人修养而言的。
《易经》 《易经》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西汉学者 扬雄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关于君子的名言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 《周易》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易经》 《易经》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清代大臣 张廷玉 《杂兴》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君子名言唐代诗人 孟郊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代诗人 孟郊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唐代诗人 王建
古之君子,绝友不出丑语。 关于君子的名言三国魏文学家 嵇康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君子的操行、修养自己开始,从而平治天下。孟子很看轻那些“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放弃自己的田地却去耕耘别人的田地,要求别人的很多,要求自己的很少)的人。孟子认为作为君子,应以“修身为本”,大家都从自己“修其身”做起。这样就可以达到天下平。在“修其身而天下平”这个意义上,孟子奉劝大家从“我”做起,在今天仍很有启迪意义。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论语·学而》。人:别人。愠(yùn运):恼怒。君子: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恼怒,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行为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对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释,或者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所以孔于把“人不知而不愠”的人称之为“君子”,可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容易。可供论述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不理解时引用,也可用以称赞某些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论语·学而》。人:别人。愠(yùn运):恼怒。君子: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恼怒,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行为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对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释,或者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所以孔于把“人不知而不愠”的人称之为“君子”,可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容易。可供论述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不理解时引用,也可用以称赞某些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苟:草率,马虎。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没有草率、马虎的地方罢了。是君子就要言语谨慎,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所以决不能随意轻率地胡说乱道,以致在无意间以语伤人,或引起他人无谓的矛盾纠纷。这两句可用于表示说话一点也不能马虎。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这两句大意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此二句反映了我们古老淳朴的道德观念。在孔于看来,凡是别人的好事,均应竭力成全之,不管与自己有无关系,而决不能促使别人作坏事,走上犯法的道路。~反映了孔子心地善良,淳厚朴实,旧时多用以劝人做善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贤人君子,以天下为任者也。汉代文学家 桓宽
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西汉文学家 贾谊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关于君子的名言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战国时期哲学家 杨子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东汉哲学家 王充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君子名言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