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配人生高配生活》美文
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读大学时最崇拜的就是哲学系的胡教授,高高瘦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每次他的课总是爆满,因为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先生。
他的办公室简单但不简陋,东西少但不会让人有放空的感觉,反而觉得更踏实。办公室内所有的桌子跟椅子都是木质的。桌上堆了很高的一摞书,书架上也满满的都是书。那次当问到老教授理想生活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低配人生”。
他说年轻时候也曾经是个疯小子。那个年代国内摇滚音乐还没开始大范围地流行起来,他跟几个同学就组了个小乐队,凭着家世背景搞来国外摇滚的录音带,然后在同学中间传着听。教授说他倒挺怀念那段日子的,那时候觉得能天天玩摇滚大概就是理想生活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家庭的变化,越来越觉得多读书才会活得更踏实,于是放弃了那种激情燃烧的摇滚,开始潜心研究学问。胡教授说,学问研究得越深,越觉得真正的人生当在于精神的丰满。所以,他现在觉得理想生活应该是精神高贵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低配人生。
胡教授说,他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这种现象并不排斥,因为他也是从那样的年轻人走过来的,到了某个年纪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
几年前工作认识的一个朋友萧萧,是个大美女,因为年纪相仿,也就比较有共同话题,一来二去就比较熟了,工作结束后也会约着一起吃饭逛街。
接触久了就发现萧萧是个有些虚荣的女孩儿,吃饭总要点比较贵的牛排,买衣服也买些名牌,香水、化妆品都要叫得出名字的名牌。她也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工资也没有多高,加上房租每到月底总要捉襟见肘,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我曾经跟萧萧聊过这个问题,她倒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啊,“年轻就是资本”啊,但也让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她说年轻不就该挥霍吗?等到需要考虑钱的时候,她自然会回归本分做个平凡人。现在不买衣服等到了有钱的时候就没姿色穿了,现在不买点名牌,怎么吸引白马王子来追!
我被她说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某个瞬间我竟抽风似的觉得她说得还蛮有道理。她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高配主义者了,有些得意尽欢的洒脱和活在当下的狂傲。吃穿用要挑最好的,过一种所谓的精致生活,但是居安不思危只顾当下不做长远打算的.行为,我也不敢苟同。或许真正到了某一天,她会后悔现在的大手大脚,开始后悔没有多读一点书,多涵养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个时候,她大概就能真正明白低配人生的意义了。
如果你见惯了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却依然觉得空虚无聊迷茫无助,那你该思考一下你的现状,想想你决心努力的初衷。空虚是因为外物的高配使得内心迷茫不前,过分执迷于生活中的浮华而疏于对自己内心的充实。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
低配人生,并不是倡导我们要衣衫褴褛吃糠咽菜,而是一种理念,比起外部世界的追求,低配主义者更加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重视灵魂的丰富。
低配人生是对生活应有的态度。
降低一点物质要求,丰富一下精神世界。少买一件化妆品,多读一本书;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多听一场讲座……
如此,低配人生,我们同样可以高贵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