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饮龙顶茶的经典美文
对于茶,我向喜欢喝龙井。非为慕名,实乃亲厉,龙井不愧为国中第一名茶。尤其是用虎跑泉水冲茶,味道更嘉,堪称“西湖双绝”。多年前我在杭州虎跑就领略过了“虎跑泉水龙井茶”的珍奇,于是这些年中,不论是出差杭州还是在本地,总是会细心寻觅真正的“西湖龙井”,然而现实总是每每让我失望。何哉?假冒龙井者太多矣!
报载,浙江龙井茶遭遇假冒危机。原产地的龙井茶树才刚刚抽芽,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的茶叶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的“龙井新茶”;几十块钱一斤的茶青,用龙井茶的炒制工艺一炒制,摇身一变就成了身价上千的“龙井”……。更有甚者,就连一些龙井茶的原产地,也出现了茶农制假的事例。
杭州龙井村一位相熟的茶农告诉记者,清明前后,大量各地的'春茶鲜叶被成吨地运到杭州,以龙井茶传统的炒作工艺进行加工,再以正宗龙井的面目出售。这在茶农当中已是公开的事实,甚至在杭州西湖区的狮峰、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梅家坞等龙井茶的最核心产区,也不例外。他说,那里的茶农世世代代以种茶、炒茶和卖茶为生,由于制假和出售者就是茶农本身,因此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丝毫不会怀疑。
看了这些个资料,我才明白过来过去几年来自己中了不少的圈套,花了不少冤枉钱。真正意义上的“西湖龙井”年产不过900余吨,早已被一些达官贵人或者是财大气粗者所瓜分,敢情真正的“西湖龙井”岂能流入到我等小国寡民手中呢,不免怅怅。
前年,居家附近街上开了一家名为“开化龙顶”茶庄,因为只与龙井茶只差一个字,不免对之侧目,以为又一冒牌者。偶一日,踱进店中,方知原先所猜测皆误也。老板夫妻俩皆为浙江开化人,为人热情,待客友善,又是让座,又是泡茶,硬生生地让我感觉不好抽身而去,犹是攀谈了起来。犹是明白了“龙顶”并非“龙井”,犹是知晓了龙顶茶的渊源,犹是品尝到了龙顶茶的妙处。
老板知道了我原先的疑惑后还给我讲述了龙顶茶的一个典故:开化龙顶始产于海拔800米龙顶潭周围。据传原潭中无水,有一年江西三清山开山第二佛祖云游到此,见潭四周古木参天,烟云漫空,便搭起石屋定居潭边,动手清潭。忽一日黄昏,铁锄触到潭底硬物直冒火花,挖掉浮土,见一青石形如磨盘,用锄松动青石,有水四溢,并听到隆隆水声由远而近,突然间一声巨响,千斤大石变成碎片,被潭中喷出的水柱冲出九霄云外。随即飞出一条青龙停在潭上空观望许久,然后绕潭三周并向佛祖频频点头,以示谢意,便仰首向东海飞去。从此涸潭常年泉涌不绝,大旱不涸,浇山下良田,润周围山林,此潭便叫龙顶潭。开山佛祖沿潭周围栽满茶树,山上嫩草、林中肥土,年年添铺茶园,加之溪涧湿度大,山谷日照短,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满山香花熏染,造就了龙顶茶的佳茗风格。
元朝末年,朱元璋带兵来到开化县齐溪乡的大龙山顶,正感口渴,一老茶农端上一碗刚沏好的新茶,朱元璋喝了之后,满口异香,浑身倍感神清气爽。朱元璋当即询问老茶农:“此茶产自何方?”老茶农回答:“就产在咱大龙山的龙顶潭周围”。朱元璋预感到此乃上上吉兆也,日后一定能当上皇帝了!朱元璋异常高兴地对茶农说:“我如今是在大龙山顶上喝着龙顶潭边上生长的茶,龙在大龙山之顶,真龙天子非我莫属!这茶就叫龙顶茶吧!”――这就是“龙顶茶”名称的由来。
果然是好茶出深山,一点也不错。我一边和老板夫妻闲谈,一边品味着老板娘泡上的龙井茶。把盏品味,其阵阵的毫香扑鼻而来。茶水清绿、叶片坚直挺秀,银绿翠隐。置入杯中后,载沉载浮颇为生动。如细细视之,可见“海底森林”、“金枪挺立”的雅趣。可谓是色香味俱佳,似不逊色于龙井。于是高呼老板,“来两斤!”。
后来吃惯了龙顶茶,自己反倒不像以前那样到处留意龙井茶了。这两年的清明前后,这对老板夫妻都会把家乡最好的谷雨前茶给单独藏着,等我去拿。很是感谢他们的热情好客,让我认识到了一种好茶。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本不必汲汲于随大流,人云也云。不错,龙井是种好茶,但为名声所累,赝品驱逐了珍品,既然寻找不到真实的,就不必要去追逐了,何必被那些赝品所欺骗呢。用心的去发现一种别的好茶也是一种乐趣,就像是泡妞,万人追逐的女人就一定是好女人吗?我想也未必吧!
趁着那万恶的造假者奢血般的目光没有盯上这种好茶的时候,我要独自快乐的品味它的真,它的美妙,每天下班后,泡上一杯龙顶茶,喝它个三年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