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文《一书一世界一厅一天堂》
我习惯用静坐来调节心情。静坐的环境无非就两个地方:一是静谧的自然环境;二是热闹而干净的公共场所。风和日丽,我喜欢一人到离家不远的武当山,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静坐,捧一本书,听远处的钟声,自是一种宁静;遇到天气不好,就我身边的环境而言,附近的肯德基店是我首选,我也乐于闹中取静。
又是一个阴雨寒冷的天气,我拿着一本书走进了肯德基店里。穿过噪杂的大厅,我寻了一个角落的空位坐了过去。随即打开书,忘却了身外世界。
一篇有关武当山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随即,文字把我拉入了大明王朝,我跟随朱棣的足迹,从燕王,到藩王。最后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夺侄子建文帝之位,历时四年终于坐上了皇位。接下来他远征征蒙古,疏通大运河,迁都北京,编撰《永乐大典》,郑和七次下西洋,等等这一切都难以弥补他的“篡逆”之罪。他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最根本的“忠孝”价值观,因此难以得到朝臣和百姓的敬重。
朱棣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建文帝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使他一辈子背着一块沉重的心病惶惶不可终日。朱棣为了洗白自己并巩固自己的帝位,削弱反对派的力量,他不惜动用三十万大军开赴武当历时12年时间,建造了古今闻名的巍巍武当。对于他建造武当的原因,《中国道教史略》中说:“究其动机最初因闻其侄建文帝逃匿为僧,隐于房县,房县原位于武当山山脉,故兴建道观供奉真武,作为压胜的象征。”朱棣为了让自己的帝位合法化,把自己浴后端坐的样子塑造成真武大帝的形象,把自己定位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告诉世人自己的统治是上承天意。因此朱棣大兴武当并非仅仅是为政治的考虑,也是为了稳定社会的需要。此乃一箭双雕。
朱棣是一个务实的皇帝,是一个遵循事实重视实绩的`皇帝。有记载:一日,朱棣在皇城里散步,看到一位官吏在城下诵经念佛,他把该官吏叫过来说:“你想求善果是好事,可是求善果怎么能靠诵经念佛呢?你只有遵循伦理忠孝之道,不做越份违法之事,才能求得正果”。正因为朱棣有这样的处事理念,才有了他的“永乐盛世”和代代相颂的辉煌功绩,我们还能评价他的篡逆之举吗?如果没有朱棣的篡逆,那么大明帝国的历史,整个中国的历史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我们不敢想,也不能想!
巍巍武当,我多次前往,一次比一次浏览的仔细,一次比一次感悟深刻,穿行在武当山的草木间,我仿佛看到了大明帝国的辉煌与纠结。轻移步伐,似乎是在搜寻历史的影子;细细触摸,似乎是在倾听历史的声音,一次胜过一次,意犹未尽。
如今,武当仍在,斯人已逝,大明王朝那个惹人非议的帝王,种种私语随着他的离世戛然而止。脑中回响的还是那空灵青山红砖青瓦里传来的嘎玉楹金,击金鼓镗的天籁之音。我替朱棣不平,也替朱棣喝彩。一代君王,功绩显赫,创造了天下盛世,却一辈子活在自己的枷锁之中。也许还不如一个民间写书先生之潇洒。
掩卷轻叹,我揉了揉眼睛,如梦幻般地抬头望去,不见了金戈铁马的战场,不见了血雨腥风的杀戮,也看不见那个伟大帝王的忧愁,满眼都是快乐的孩童和幸福的父母,以及,甜蜜的情侣。这里,就像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