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因水而美

阿林

美文欣赏:因水而美

  宜昌不是丽江,家家杨柳、户户流水,一派浪漫之都的氛围;宜昌也不是苏杭,小桥流水人家,那种诗情画意天下无双;宜昌更不是桂林,移步换景,满城山水皆有文章;宜昌是个长江大河绕城而过,画出的那道弧线就在江边的堆积层形成了那座宜昌古城,加上很久以前存在过的浩瀚东湖、多年前还存在的南湖的一湖碧水,还有半个多世纪人工挖出的那条运河,整座城就被无处不在的水好好的滋润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在长江边上的宜昌人自然就靠着这条大河谋生。他们在上古时代就知道选择西陵峡畔作为建设家园的有利地形,傍江而居,以江为生,因江设市,就在这川江与荆江交界之处建起了过载码头。因为机遇不错,明清王朝就成了上下游之间的航运枢纽,民国期间生意就做得更大。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建起的距离海洋最远的桥头堡就在这里,日本人也明白这个战略要地的重要,而解放后沿江而下的几十座码头更是印证了这座城市在长江航运上的重要性。

  多少年过去,那些历史早就被北来的风、南来的云、西飘的雨、东去的江水所带走,站在建成不久的至喜长江大桥上,很清晰的可以看见已建成的那条从葛洲坝三江桥到西陵一路镇江阁,长度1.6公里,由街边绿化隔离带、花草树木和红色跑道而组成的绿道,更可以看见利用沿江栏杆外原有步道拓宽至3米、铺上木板、安上护栏而摇身变成一道风景的临江观景栈道,说是亲水平台也可,三江航道的江水就在脚下流过;说是观景栈道也可,年轻人可以凭拦远望,老年人可以沿江徒步观赏,孩子们骑着电动车行进其间,加上对面西坝的江景和更远处西边连绵的大山,就有山有水,就山水相依,就也有了些移步换景的一大乐趣。

  很多很多年前,镇川门外、镇江阁下的江边帆樯如林、首尾相接,“江泊万里船,洲头立樯竿”就是当年码头水运之盛的.真实写照;若干年之前,这里是通往江南朱市街和石榴红的渡口,常常有挑着担子的菜农、提着皮包的商人、背着书包的学生、扛着货物的挑夫将这片沙滩挤得满满当当。如今,葛洲坝通航管理处的趸船上的喇叭不厌其烦的提醒那些在江中冬泳的人群:这里是主航道,不允许游泳,而那些早已习惯在大江大河锻炼身体的冬泳爱好者个个都懒得理睬、我行我素。站在坡下沙滩上那条新修的长长石板路上扭头望去,高高的护坡上面,那些斑驳的白油漆表明,这里居然就是宜昌的冬泳基地,不由得一笑。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的崛起,那些已经在这座城市存在了很多年的大街小巷就越来越多的和这座城市的人们说拜拜。所以还是抽点时间去和那些为数不多、自己熟悉,但也快要走到尽头的街巷做个告别吧,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这条百年的邮电巷。一边厚实围墙上垂下着无数的藤蔓和绿叶,一边高高围墙上挑出一串酒楼的红灯笼,就有了些难得的美景。向上望,窄窄的小巷就变成一线天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可以去看看小巷里面那几棵飘动着祈福的红布条的“神树”,社区在巷里布置的文化景观墙,尤以嵌入墙内那两个介绍很久以前这条水巷历史的立体的水桶,辅以那几个挑水工的水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恍然有隔世之感。

  走进市府大院,迎面的那两棵贴有保护名牌的百年银杏映入眼帘: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给人以峻峭雄奇、华贵雅之感;再加上叶形古雅,寿命绵长,自古以来就被中国文人列为与松、柏、槐并肩的四大长寿树。秋冬交替之际,北风袭来之时,也就是银杏最美的姿态。郭沫若的描写最为传神:“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蝴蝶。”

  市府大院大门处的这两棵银杏,每当那些挂有O号车牌的小车从树边驶过,就会有秋风随之而来,于是那片片黄叶就在风中簌簌飘落,在树下那片修建得很齐整、而且很有层次的灌木丛上增添一层黄金甲,也给地面铺上了一层美不胜收的金毯。随风飘落的银杏叶又宛如一把把精致的小扇,从星星点点到纷纷扬扬,不仅摇动一树金片,也留下一地的金黄,就给那个地方增添了油画的色彩,也就有了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感慨。

  宜昌这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因水而美、因水而动和因水而名的水电城当然知道城市的这份优雅和文化来自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于是就用那座新建的运河公园里的湿地、水杉和空中栈桥,还有三江边的红色跑道、沿江亲水栈道和一些配套设施来表现宜昌人用心呵护良辰美景的亲力所为。飞架南北的至喜长江大桥和中央城区到处林立的高楼大厦代表的是宜昌的日新月异,而那条窄窄的百年邮电巷和市府大院的那两棵银杏则是宜昌历史的缩影,于是到了这个收获后的深秋,飞舞的银杏黄叶就成了宜昌美景画龙点睛之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