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效应美文摘抄
“马桶效应”
人们常说“马太效应”,却鲜有人听说“马桶效应”。那么,何为“马桶效应”?
马桶效应本意是指,马桶再臭,有屁股坐那儿压着:一旦屁股离开,臭味马上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多地着眼于“等”,不要等到那些坐在马桶上捂着臭味的人离开以后再冲洗。实际上,任何人坐在马桶上拉“屎”,只要他拉了。不但他自己知道,别人多少也会闻到一些异味,要有前置处理办法。要建立一种机制,只要拉出来,外边就有显示,不需要别人整天盯着他。这是我们的人事管理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应该研究的。
不过这只是“马桶效应”的其中一个故事,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另一则故事是一个反映“政治心理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铁托领导的游击队,在几乎是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德国纳粹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建立了南斯拉夫共和国。在科索沃危机中,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南斯拉夫人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民族性格。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用血肉之躯,守卫在贝尔格莱德市区的重要地段。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南斯拉夫后来对北约做出了让人诧异的让步,原因是由于马桶抽不上水!习惯了现代文明的贝尔格莱德市民有捍卫国家的勇气,却无法容忍因马桶抽不上水所带来的不便。
具体说法是:美国空军轰炸的重点起初集中于军事目标和与之有关的交通枢纽,后来则转而摧毁诸如水厂电厂之类的民用设施。城市供水供电系统的瘫痪,直接导致了严重依赖水电的居民家庭卫生用水。如果抽水马桶失效仅仅一两天,那么人民或许还可以忍受;如果停用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类小事就可能变成大事了。过惯了现代文明生活的广大都市居民,在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离开了习以为常的抽水马桶,一连多日在户外或以其他“非常手段”来解决“日常问题”,事态就立刻变得严重起来。众多不愿失去尊严的人们,便开始对时局失去耐心,逐步达成了一种共识:恐怕国家政策或高层政府官员需要变换,随之而来的,便是传媒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那一幅幅人心浮动,签署城下之盟,大选后政府更迭,民众生活趋于正常。
这个故事让人觉得荒诞,不起眼的抽水马桶竟然有“改朝换代”的功效?但面对“肉体可以被消灭,‘尊严’却不能不守”的现代人,可能就不难理解了。
这看似简单的战争心理问题,实际更多的是政治心理。现代文明在极大丰富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弱化一些民众“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坚强性格,有一些人可能在物欲横流中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守望好自己的家园,巩固住自己的主权,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精神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否则,当战争来临时,“马桶效应”难免不会发作。到那时难保更多的人不会举起强从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