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还嘴的胜利美文摘抄
季羡林和朋友臧克家曾经去一个小饭馆吃饭,他们的邻桌,是一位带着孩子的乡下女人。
吃了一会儿,乡下女人起身去卫生间,将小孩放在凳子上。孰料,调皮的小男孩伸手去抓桌上的花生米时,脚下一滑,从凳子上摔了下来,疼得“哇哇”大哭起来。季羡林看了,连忙去扶。这时,女人从卫生间出来,看到这一幕,以为是季羡林弄哭了自己的孩子。她很不客气地骂道:“你一个大人干吗欺负小孩,算什么本事?”季羡林没有还嘴,依然把小孩扶到凳子上坐稳,然后再回到原座,继续吃饭。
女人见季羡林不吭声,更加生气:“要是我儿子摔坏了哪儿,你绝对跑不掉的。”说完,就检查起孩子的伤情来。这时,周围的`许多顾客围过来,指责女人的蛮不讲理:“是你的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还骂人,真没良心!”女人知道自己理亏,牵着孩子匆匆离去。
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她骂你,你为何不还嘴?”季羡林反问臧克家:“如果是你,你会还嘴吗?”臧克家说:“当然了,就是告上法院,我也要和她把道理讲清的。”“这就是我不还嘴的理由。”季羡林接着说,“和一个骂你的人爆粗口,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我不还嘴,就是要斩断这个不好的开始。而且,在日常对话中,开口骂人的那一方,其实是变相承认自己的失败。对于我来说,不还嘴就是胜利,既然我胜利了,为什么还要和她斗气呢?”
面对别人的“无故加之”,季羡林不争胜,不斗狠,用大度化解了一场纠纷。这份襟怀与气量,正是大师做人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