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静谧驻足停留》美文赏析及点评
我相信在群星中当中有一颗星星,引领着我的生命,穿越不可知的黑暗。——泰戈尔
都市的灯红酒绿、喧嚣繁华在快节奏的生活姿态中浸透了为繁忙而庸碌的人的价值观念,群星的暗淡似乎是对静谧的缅怀。(开篇点题,很有新意的联想,让人感佩。)在繁弦急管麻木的喧嚷中,你是否曾为心灵的片刻宁静而驻足停留,放慢脚步感受静谧的美好呢?(第二人称的运用,使行文亲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
古城的青砖乌瓦、纤道斑驳早已在现代传媒中勾魂摄影,牵动几多情愫愁肠。停下匆忙的脚步,你也许会感叹那座远离凡尘、沉睡千年的古城是以何等曼妙安静的姿态感受着岁月的'美好。那幽深斑驳的庭院,飞檐翘角的马头墙,那老宅的蛛网,就像一本没有句读的线装书,等待着你去破译解读。
在一次偶然的旅途中,我徘徊在雨丝交织的凤凰古城。穿越成就沈从文的边城凤凰,我感受到了生活别样的风采。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凤凰是座以出名的城市。如果你读过沈从文先生所描绘的边城,你去了一定失望;如果你不了解那神秘的边城,你根本不必去一探究竟——边城的静谧会吸引着你也晕染着你!(这句话,既有总结上文的作用,也有着点题的作用,也凸显了作者的语言功底,可谓一举多得。)沈从文先生以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之情描绘了湘西世界的风土人情,以传神的笔触勾勒出了淳朴的民风民俗。边城,置身于山水一隅而以其淡泊宁静的容颜笑看尘世风云的变化。阅读凤凰,不能不记住,那些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这句话有些费解,哪些值得回忆?哀乐人事指什么?“湿的”又何解?与“静谧”有何关联?这句话能否改为:不能不记住凤凰那带着水汽的风是如何地悠游在河面上,不能不记住静谧的河畔提着青黑的木桶捶打扎染衣裙的姑娘。)
或许那里不会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繁华豪奢,也不会有“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的奢靡醉意,殊不知那“重湖叠巘清嘉”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终成为迟迟按兵不动的元兵将士攻打大宋王朝的缘由,也成为宋朝繁华湮灭在历史风尘中的伤痛。(这几句虽然很美,读起来却总觉不大通畅,表意费解。)凤凰古城虽没有烟花巷陌的丝竹管弦之盛,没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美好盛况,但它却以独特的静谧换取了淡泊的情怀,宁静而致远,最终抵挡住了历史浩荡的潮流,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桃源佳地……
清丽的沱江从远山飘摇而来,轻轻地穿山绕城,为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古城增添了古拙原始的静谧的气息。两畔的吊脚楼像是时间板结中脱落的歌声,低沉而缓慢。纵使路人行踪匆匆,也会禁不住驻足凝望,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沱江水面静若琉璃,款款行舟,看到的是楼悬江面,远山云雾氤氲。这是一个静谧的早晨,周遭只听见木锤敲打的浣衣声。哪儿也不想去,只因忙碌的岁月里,凤凰古城柔情的双眸引领着我,行走在这片静谧之中……
(这一段可说是的亮点,抓住“江水”、吊脚楼、路人、浣衣几个细节,凸显了凤凰古城“静谧”的特点,描绘凤凰古城留给自己的感受。)
凤凰人对故乡的坚守,永远镌刻在沈从文先生对它的解读中。静谧的凤凰,心灵的故乡,我愿为你而驻足停留。
(“心灵的故乡”即是追求的理想,再次点题。)
【点评】
这篇是南山区期末统测的一篇学生作文,也可说是让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一篇作文。
首先是题目“为静谧驻足停留”,不仅是作者读懂了材料,化大为小,选取的角度小,还在于“静谧”这个词所引发的美感和想象。
其次,读罢全文,惊叹于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词语生动诗意,表现力极强,诸如:浸透、缅怀、青砖乌瓦、勾魂摄影、晕染、款款行舟……
第三,全文以在凤凰古城的旅游的感受来凸显对“为静谧驻足停留”主题的解读,描写中重点勾画古城静谧的特点,以及带给自己心灵宁静的感受,结构严谨而不枝蔓。
第四,嵌入的名言佳句自然而不雕饰,与所写对象形成比照,而且,所引之诗选自课本,也不生涩,学以致用,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作文是以我手写我心,但愿同学们用心用情用理写出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