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眼看世界美文
小时候,邻居好吃懒做,还爱顺手拿走别人家的东西。在村民眼中,他不是一个好人。尽管他喜欢小孩子,但也改变不了我对他的看法,甚至坏人手中的东西,也是坏的。
一次,他手里握着一把大白兔奶糖,见到我之后,主动给我吃。如果是换作别人给我,我肯定会乐呵呵地接着,这可是我的最爱。由于是他,我“哼”的一声连看都不看,试图留给他一个清高而正义的背影。我想与之划清界限,并不代表他也想。如果我们之间真是有这样一道坚固的界限的话,后果不敢想象。
一个夏日的傍晚,我跟几个小伙伴在河边柳树上摘树叶,这种树叶可以做成响哨。我想去摘那片又大又厚的`树叶,正用力去够的时候,脚下一滑,一下子掉进河里。当时,刚下过雨,河水是浑浊的。小伙伴见我扑腾几下,就要沉入河底,便大声呼救。他正巧在附近,听到叫声后,拼命跑过来,“扑通”一下跳进河里,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衣服。在我被提起的那个瞬间,尽管河水呛得我拼命咳嗽,但是残存的意识,让我看到是他。那一刻,我并没有恨意,也没有划清界限的想法,而是无限的感激。
我妈领着我,给他道了谢,甚至还专门请他吃了一顿饭。虽然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我的感觉却开始混乱起来。再见到他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他,脑海中浮现起他好吃懒做的样子和从邻居家偷东西的画面,也想起他奋力把我从河中救起的那一幕。我不知道是感谢他合适,还是保持以前的感觉合适。纠结很久,并没有结果。于是,我便逃避。以后,只要远远地望见是他,我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去,便哼哼几句,说着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然后风一般地从他身边跑过。
后来,我远离家乡,外出求学,遇到的事情多了之后,才逐渐理解生活是复杂的。而处于生活中的人,不能用简单的尺子去衡量。也许,在对与错、是与非之间,还有中间地带,比如他。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注定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你我他都是这样的个体。
理解了这样的观念,我便试着去改变。但是一旦遇到事情之后,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被绝对化思维所控制。典型的表现就是,情绪急剧堆积,处于燃烧的边缘。每当此时,我就强迫自己想起他,把他作为一面镜子,尽管我有多年都未见到过他。
前几天,和朋友约好吃饭。我到了地方,可是朋友迟迟未到。打电话不接,发微信、短信都不回,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火气也在增加。终于,在我等到近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决定离开。刚走几步,我又莫名其妙地折身回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如果我是因为觉得浪费时间而离开,不如找一个不浪费时间的办法,可以打开随身携带的电子书慢慢看;如果觉得朋友不够意思,这是他第一次这样不守时,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他是否遇到难事了呢?想了想,思维开阔些,于是我打开电子书,慢慢地看。终于在一个半小时之后,朋友气喘吁吁地来了。他看我在安静地看书等他,非常感动。原来,在他出门之前,他准备顺便把垃圾提到楼下。可是,刚把垃圾放到门外,一阵风吹过来,一下子把门给关上了。他的手机在房间里,自然是无法联系。后来,他找到邻居,给爱人打电话,拿到了钥匙,才匆匆地赶来。
如果我当时走了的话,朋友气喘吁吁地赶到时,看到空空的包间,会产生怎样的误会呢?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有意识地弱化了自己绝对化的思维。我收获了朋友的感谢,更见证了自己的成长。王小波曾说,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因为做价值判断,不需要做深入而立体的分析,看到一个现象便赋予一个结论。这种懒惰的思维方式,所呈现的世界是扁的,所观察的人物非白即黑,远远脱离生活实际。
试着抛弃绝对化思维,试着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试着给这个世界的人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多建立一些可能性,试着让自己分析判断的逻辑线条再柔软一点,让自己看世界的一双眼更柔和一些,也许自己的内外世界就没有那么生硬,还能从中发现许多别样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