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触景遐思的美文

黄飞

祭祖触景遐思的美文

  今年清明节前夕,我和儿子、儿媳于4月2日(农历三月初六)回故乡上坟祭祖。早晨7.30,儿子驾车从自己家属院出发,历时4小时刚好11.30回到了老家。儿子将车停在二弟家院子里,我们下车和弟媳打过招呼后,即刻同儿子、儿媳三人从二弟家窑洞右旁爬上脑畔平台,然后向东走几分钟到达了墓地。本来,站在二弟家门口朝右对面向南望去,就可看到父母的坟头和石碑,直距还不及200米,但因二弟在墓左旁建起了圈养羊场,刨下了土塄不易上去,再加之自己行动又不便,故只得爬上脑畔绕道而行。

  回老家的前几天,自己就开始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我亲自出去给逝去的爷奶和父母置办了两份祭品,包括香纸、冥币、纸元宝、奠酒和各种糕点、几类水果等。特别是将自己发表在杂志上的一封“写给天堂里父亲的信”裁剪下来装进了信封,然后写上“天堂”地址和父亲名字,只是无法填写天堂的邮编。回家乡后,我没有到老祖坟上去给爷奶烧纸,而是嘱托二弟到了后天4月4日(农历三月初八)清明节,上祖坟时替我给祖父母祭奠。上祖坟需要爬过一座山绕过两道弯才可到达,因自己有病行动不便,所以无法到祖父母坟前亲自烧香祭拜,甚感有愧和遗憾。

  我们走进父母的坟地后,看到平展展的墓场中,左边是父母的坟头和安放的石祭桌,右边是矗立的石碑和为祖先们安放的共用石祭桌。父母的坟头上覆盖着一层枯草和刚萌发的草芽,我急忙将坟头上的枯草揪下,随即用枯草清扫了祭桌和墓碑。接着开始摆放祭品、烧纸,特别是让儿子拿来我给父亲写的那封信放进祭桌里焚烧,然后,父子三人跪下磕头祭拜。最后,我伫立在墓碑前,一边看碑文,一边向父母忏悔。请父母原谅我这个不孝之子,因自己患病五年没有回家祭拜二老。返回途中,我心里遐想,人死后是否真的有灵魂?因之,不知父母能不能收到我寄去的信、能不能知道我回来祭拜、能不能收到冥币和品尝到食品水果、能不能原谅我。那天却有两件事,自己甚感奇异,至今也无法释怀。一是原想自己到父母坟头祭拜磕头时,担心跪不下又站不起,需要儿子搀扶,没有想到在坟前竟然跪拜自如;二是早晨一路上我们三人没有吃饭,直到下午4点多返回途中才到一个称之为“名州”的县城食堂用餐,但自己丝毫未感饥饿。

  我们父子三人祭拜完父母后,从墓地返回二弟家中。这时,二弟已从田里回家了,我们便一同坐在窑洞地下桌前开始唠家常。不料,一会儿门里走进来从西安、铜川等地回来的堂姐妹三人。他们说,自己刚给父母烧完纸,现在侄儿子一个人代他们去给二爸上坟烧纸去了。一会,堂侄儿就从父母墓地下来,同我们坐下叙谈了一会。随后,我建议所有兄弟姐妹和侄儿侄孙一块到院子里合个影。于是大家站成两排,儿媳拿出相机为我们摄影留念。堂侄儿和他的三个姑母远程回家祭祖,令我由衷欣慰。清明节,回家祭祖是中国孝文化的传承,更是华夏儿女感恩和孝道的彰显。

  我原想,回家的路上和进村里后一定会遇见不少熟人、乡邻和村民,所以自己提前一天便买了三盒不同牌子的香烟,装进包里准备相遇时发给他们。结果,令我很感失望和遗憾。一路上,没有遇见一个熟人;回村里,不但没有碰见一个族人,而且坐在车里也没有望见一个村民。几年未回家乡,回去后看到村庄的巨变,感喟不已,思绪万千。瞩目细观,现在村里虽然有了水泥路和桥梁,一些院落装饰也较华丽,环境大为改观,但许多窑洞破烂,不少院落荒废,大量土地荒芜,大片农田无人耕种。村里的条件虽好了,但居住的人却少了。置身村中,使人感到一片空旷、寂静和荒凉。中午,二弟从田里劳作回家,在攀谈中他告知,现在村庄里剩下来的大部分是一些老弱病残者,他们很多人都整天蜗居在家里不出来,年青人和身强者都到城里打工和做生意去了,所以,现在庄里很难见到人。下午13.30从二弟院子下来,不到几百米就到自己的.故居了。旧居四孔窑洞窗户已破旧,院墙已塌陷,院里长满了荒草。我随即让儿媳下车后,拿出相机拍摄了几张照片,以留作记忆。随后,下坡看望了本家一位老嫂。当我们到她家大门口后,老嫂出来很热情地将我们父子三人迎进自己家中。嫂子的丈夫已去世,现在一人独居。她已年近八十,耳朵虽有点聋,但眼明脑聪,身体也较康健。进家后,我们坐在炕边上,听她一人絮叨了近十分钟。她说,自己的儿子一年也不看她一眼,媳妇天天咒她还不死去。听后,令人感伤不已。目观农村的境况和聆听老嫂的喟叹,使我对农村目前的现状,感慨万端。现时,国家虽加大了农村改革和加快了农村建设的步伐,但农村人口日益减少,土地大量荒芜,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增多。现在,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到城里务工和做生意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住着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有的老人已无能耕种土地,有的老人要抚养孙子无暇务农,再则,有些农活还需要几人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由此,导致现在农村大量土地荒芜和闲置。而今,对农村老人的伺奉养老和儿童的抚养教育,已成为国家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有不少村庄,青壮年基本走光,只剩下年迈孤苦的父母、祖辈和年幼无知的儿童。有的外出的年轻人,对独居在家中的父母或祖辈去世后也不知晓,待知道后,死体已腐烂发臭;他们把孩子寄养给老家的父母或爷奶抚养,虽对孩子的人身安全较为放心,但对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教育培养甚为担忧,显得无可奈何。因此,对当今农村独居老人的养老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亟待国家予以有效地妥善解决。

  在回乡和返程的路上,途径故乡川道里几个乡镇时,看到新建楼房林立和各种建筑物云集,原貌已面目全非,无法辨认。瞬间,使我触景生情。自己曾经任教过的几所学校也已看不见了,心想,可能是被新的建筑遮挡住了吧。自己短短几年未回故里,现在对曾经熟悉的地方已无法认出,真是旧貌换新颜啊,变化太大了。对此感慨不已,旧貌影像仍在脑海里萦回。

  回到老家村里后,发现过去村庄周围的所有柳树、榆树和杨树,都已不见,只有二弟窑脑畔上面几亩平台上,还能看到自己小时候就生长的一行十几颗老桑树。心想,是不是树躯干不成材,人们不愿砍伐,桑树才有幸保存下来?是不是现在农村不养蚕,而不需要桑叶,桑树才能生长到今天?对此,我不由地联想到了社会上一些类似之人。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无德无才之人,什么都不会干又懒于干,到任何单位也没有人要,因此,这些人活得还很自在,一生无忧无疾,故寿命也很长。可谓无用之才,存在时间长也!

  我们自驾车回乡祭祖后,当晚即返回家中。在家乡停留时间短,见闻少,故只能将几则所见所闻和怀思遐想略记,以留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