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美文
昨晚,陪着孩子亲子共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孩子齐读,并且是放声的朗读,一口气读了四页,读的头晕脑胀。海伦的最终的成就,可以说与她老师莎莉文密不可分,很难想象一个盲、聋、哑的女孩,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的女子的。从莎莉文的身上,我读出了一个特殊教育老师的那份耐心和细致,想想自己,所教育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四肢健全,头脑灵活?可是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我在孩子的笔记本上摘抄了这样一句话: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使孩子学到真正的东西。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我曾经对着满校园的安静,而感到激动和慨叹,可有谁知道这份寂静的背后,掩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一个孩子的梦就在这节课上被点燃了,也许一个孩子的梦在这节课上就此凋零,永不苏醒。
我们就是从事的这样的一种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很多,但是实实在在的说,我们能做的的确很少很少。昨天读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的那篇报道,同样是数学考70分的五个孩子,细细解读开来,却又有那么多的差别,而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有几个人能够顾及的到呢?细数我们孩子身上诸多的问题,我们都没有深入的去进行分析、研究、干预。有的被忽略不计,有的则被我们无限的扩大化,有的被我们一带而过。发现问题一般的应对我们就是抱怨,然后就是搁置,再就是回到从前。缺乏一种追问和探究的精神,这样一来,问题依旧还是个问题。
昨天,学生对老师的课堂进行了问卷测评,发现了很多问题。分析问题原因,除了问卷设计存在问题,还有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课堂上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储备、情感投入、言行举止都是对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早就在学生心里产生了定势。以何等之心待之,就会以何等之心报之。因果回还,果然不爽。同时,也可以看出来,学生的个性独立和对人对事的判断力和主见。很久以前,我就曾思考过,培养接班人还是掘墓人的问题。世事本就纷繁,如果我们再无明确的育人观,正确的育人法,危则危矣!
每个人都是一个哲学个体,每个人的哲学观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历程。所以,不希望一下子能转变多少,循序渐进的做点事情,然后有多多少少的一点触动,就是收获。尤其是价值观念,千人千面,但我总相信还是有些相通之处的。把相通的点连接成面,就是一个晴空。这不,窗外的太阳,嫣然而笑,早上还是阴霾满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