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尴尬找个台阶美文摘抄
有件尴尬事,发生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
当时正是隆冬,大雪纷飞,但是有一个人要远行,出使金国。这人叫薛季益,是权工部侍郎,以今天的官职来说,是一个代理副部长。
南宋时能够出使金国的使者都是重量级人物,如范成大、杨万里等。
薛季益也是这样一个人。
他有学问,在士林中声誉很高;有品行,是典型的强项之人。这样的人远行,各部部长都给面子,纷纷赶来饯行。
六个部正副部长,总共十二人。
著名文人洪迈也在座,是个副部长。
既然是饯行,薛季益就是客人,无论如何都应坐在客席上。当时安排座位的是一个叫陈应求的部长,他对着薛季益一拱手,微笑道:“薛兄远行为客,请坐客席。”
薛季益连连摇手:“下官叨陪末座已是过分,万不敢坐客席。”
原来南宋人坐席有个规则,即按官职大小依次而坐,官最大、品最高者坐在客位上。
在座之中,当时品级最高的正是陈应求。
陈应求当然不会去坐,心说过去可以,今天怎么行?如果自己一坐,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评论自己?因此又一次揖让,请薛季益千万别客气,务请上座。
薛季益无论如何也不上座,并道:“过去都有顺序,今天为啥不这样?”
这话说得有点露了,语言中有点不满了:“过去不让我,今天也别让了。”
陈应求听了,脸红了,心说:“咋的,对我过去坐客席不满,故意找我的碴?”
这样一想,他的态度更坚决,今天这客席无论如何也要让薛季益坐,并说:“今儿个,薛大人你一定要坐。”
薛季益道:“无论如何,下官都不敢坐。”
两人在那儿互相谦让着,语言越来越僵,脸越来越红。在座客人见了都十分尴尬,劝说陈应求固然不好,劝薛季益也好像大大不妥。
一桌欢宴还没开始就要冷场。两个同僚加战友,看样子要产生隔阂。
这时,一位同事眼珠一转,转头对洪迈道:“洪兄才思敏捷,能不能出一典句给这二位大人开解一下。”
宋人喜好谈章论句,听了这话,两人一时都忘记了揖让,回过头望着洪迈。
这是一道难题,仓促之间,用一段话解围。话既要切题,又要劝客,还要用典,实在不容易,连陈应求和薛季益也替洪迈暗暗着急起来。
洪迈一笑,喝一口茶笑道:“孟子不云乎?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侍郎姑处斯须之敬可也,明日以往,不妨复如常时。”这话意思是:孟子说,讲究礼节是看情况的`,到哪个地方就按哪个地方的风俗,听那儿的长者安排。你为什么不按照这个说法做,姑且受大家一次尊敬,过了今天后再恢复过去的次序不行吗?
话说得很巧妙。首先是规劝,以圣人的话来说,对饱读诗书之人有说服力;其次,是批评,什么都是灵活的,礼节也是这样,千万别不知变通啊;再次,暗暗劝说,大家尊敬你,来饯行,千万别扫朋友的兴。
薛季益一听,哈哈一笑,一拱手对陈应求道:“恭敬不如从命。”坐了客席。陈应求也哈哈大笑,入席而坐。一场欢宴,终于开始。
洪迈一席话,给尴尬找个台阶,也给友谊找了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