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米饭·目连救母·芳桥文化节美文

张东东

乌米饭·目连救母·芳桥文化节美文

  傅目连救母,行尽孝心,几经劫难,挑经上西天,请法入地狱,最后功成,授地藏王菩萨尊号,掌管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至此,目连救母的故事千载传颂,家喻户晓。——题记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公子。注:【地藏王菩萨】天上文曲星下凡拯救人间的,生性好佛,为人善良。十分孝顺母亲,但是,目连之母刘青提身为娘娘,生性暴戾为人好恶,还打化缘的和尚,唤狗咬乞丐,还砸佛堂 ,天生吝啬,不积口德,怨天不由人,将庙里的菩萨都打碎。

  有一次,目连之母突然心血来潮,想出了一个恶主意:和尚念佛吃素。我要作弄他们一下,开荤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说是素馒头,要到寺院去施斋。目连知道了这事,劝说母亲不听,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准备了三百六十只素馒头,藏在每个和尚的袈裟袖子里,目连之母来施斋,发给每个和尚一个狗肉馒头,和尚在饭前念佛时,用袖子里的素馒头将狗肉馒头调换了一下,然后吃了下去。

  目连之母见和尚们个个吃了她的馒头,“嘿嘿”拍手大笑说:“今日和尚开荤啦!和尚吃狗肉馒头啦!”方丈双手合十,连声念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事后,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在寺院后面用土埋了。 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将目连之母打下十八层地狱,变成一只恶狗,永世不得超生。

  还天天吃乌米饭,目连是个孝子,得知母亲打入地狱,他日夜修炼,终于成了地藏王菩萨。为救母亲,他用锡杖打开地狱门。目连之母和全部恶鬼都逃出地狱,投生凡间作乱。玉帝大怒,令目连下凡投身为黄鸟巢。后来“黄巢杀人八百万”,传说就是来收这批从地狱逃出来的恶鬼。

  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逃出地狱后,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窜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帐。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赶太阳和月亮,想将它们吞吃了,让天上人间变成一片黑暗世界。这只恶狗没日没夜地追呀追!

  她追到月亮,就将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阳,也将太阳一口吞下去。不过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最怕锣鼓、燃放爆竹,吓得恶狗吞下的太阳、月亮,又只好吐了出来。太阳、月亮获救后,又日月齐辉,重新运行。

  恶狗不甘心又追上去,这样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蚀和月蚀。民间就叫“天狗吃太阳”,“天狗吃月亮”。直到现在,每逢日蚀、月蚀时,不少城里老白姓还流传着敲锣击鼓,燃放爆竹来赶跑天狗的习俗。

  目莲救母,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中国留传了很多救母的'传说,如宝莲灯之沉香救母,如目连救母,概因与儒家之,孝道暗合,千年流传不衰。目连救母的故事,在西汉时期源自于印度的佛教故事,非宜兴独有,唯吹乌饭之习俗似为江南独有。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江南宜兴家家户户上山采乌饭草头,准备糯米,浸泡,蒸煮,最后变成了香甜的乌饭,那是小孩子最最开心的美食了,黑油油、亮晶晶装入碗中,再问父母多要一些白糖,用筷子小心翼翼夹起,闭上眼睛,轻轻咬一口,香甜不可名状,尤其是那清香甚为独特天地间绝品。

  做乌饭离不开乌饭草头。名曰“草头”,其实为小树叶,这种小灌木老家漫山都是。其叶以红者为佳,青者次之,老叶粗梗者则等而下之,夫叶生时青红色,唯熟时变黑。糯米需放在汁中浸泡数刻方成,且汁需盖过糯米,待米变黑后,可弃残叶黑汁,单留米煮熟,即可食用。若佐以白糖,其味尤佳。

  农历四月初八,宜兴人家家“吃乌饭”,据宜兴民间传说,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目连救母”的孝行。在中国民间,“目连救母”的故事成为戏曲演出的重要题材,被称作为“目连戏”。据南宋《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有“目连救母”杂剧演出,其故事源出佛经《佛说盂兰盆经》。目连初曾出家学道,后为佛弟子,有“神通第一”之称。故事写目连的母亲因在世时贪念世报,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备受折磨。目连遍游地狱寻母,终于重逢,同升仙界,着重宣扬因果报应的思想。

  这一故事在宜兴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细节。即:目连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饿鬼道受苦受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了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

  目连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其时为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躁之中,不经意地在山上随手摘下身边矮树上的叶子,放入嘴中无聊地咀嚼,发现这种树叶香润可口,叶汁乌黑。目连心想,如果用这种树叶汁浸米,烧成乌黑的米饭给母亲送去,就不会遭狱卒抢吃掉。于是目连就将采摘的树叶(该树即南烛树或称南天烛,一名青精树)拿回家捣碎,用叶汁浸米,蒸煮成乌饭后,再给母亲送去。果然,饿鬼狱卒们不再争抢,而目连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

  目连也最终救母脱离饿鬼道。为了褒扬目莲的一片孝心,宜兴民间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乌饭,并一直流传至今。宜兴民间制作乌饭的南烛树叶(宜兴俗称“乌饭草”),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一带,制作乌饭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主,掺入部分粳米,蒸煮后特别香润可口。宜兴吃乌饭习俗历史悠久,代代相传。至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将宜兴制作乌饭的方法收录其中。《本草纲目》载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宜兴县志》亦有记载:四月初八吃乌饭,此日演戏称“乌饭献“。又传,目连以青精树(一名南天烛)叶浸糯米煮成‘乌饭’,瞒过鬼卒救其母,此俗传至今。宜兴乌饭是宜兴地方的特色美食,同时也是宜兴民间创造的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在宜兴周边有较大影响。

  以“扬民俗、传忠孝”为主题的首届芳桥目连文化节,将于5月2日上午10点在阳山荡风景区举行。目前,目连戏表演、踩高跷游园和水上游乐项目的排练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目连文化节来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芳桥当地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的“浴佛节”,相传是为纪念周处和目连而设。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近年来,芳桥街道紧紧围绕目连和周处的忠孝节义做足文章,从2010年开始,陆续修建目连救母雕像和周处忠孝园,2013年还成功举办了“九九重阳登高节”,努力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此次芳桥目连文化节特别设置了目连戏表演、群众高跷游园、忠孝文化戏曲表演、水上游乐项目以及旅游商品和美食展示等多个环节。文化节在5月2日特设节前“暖场日”,届时,众多美食和民俗表演将给大家带来美好的味蕾和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