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电视人 一样管道情美文

阿林

两代电视人 一样管道情美文

  近期,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代电视人奋斗历程和青春记忆的电视剧《我们的四十年》正在各大卫视热播。这部电视剧不仅凭借贴近现实的温情题材深深打动了观众,其中一些熟悉的经历更是让我忆起了家中两代管道电视人如歌的拼搏岁月。

  1984年,我与管道一公司电视台同年诞生。我的父亲是管道一公司第一代电视工作者。儿时,父亲经常把我带到电视台。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演播室,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我的手一刻不停,小心翼翼地碰碰锃亮的播音台,摸摸神奇的摄像机,拍拍漂亮的背景板,敲敲耀眼的聚光灯,按按柔软的隔音棉,还在播音席上“正襟危坐”,体验了一把当播音员的感觉。角落处一台硕大的机器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父亲介绍说这是编辑机,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就是用这台机器制作出来的。编辑机旁一台类似电脑的设备更是让我的嘴变成了“O”型——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电脑吗?!父亲告诉我这不是电脑,是给电视节目录入字幕的字幕机。

  随后,我们来到机房。只见控制台上的按钮、开关、指示灯、操纵杆密密麻麻,再加上两排荧光闪烁的电视屏幕,让我恍然以为进入了客机驾驶舱。看着父亲娴熟地操作着这个复杂的庞然大物,我感觉神气极了。父亲说,每一个播放出去的节目都在这些电视机上显示,控制台上的这排可以上下滑动的按键是控制声音的……机房是电视台的心脏,是把电视节目播放出去的地方,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电视台就会瘫痪。父亲如数家珍般的讲述让年少的我觉得电视台真是个奇妙无比的地方。

  记得1994年夏,一公司沟帮子基地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严重内涝,大院被一米多深的洪水围困达24天,父亲每天需乘坐汽艇上下班。那段日子,父亲和电视台的同事们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用肩头的摄像机翔实生动地记录了一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抗洪抢险、保卫家园、共克时艰的一幕幕感人瞬间。后来,以此为主题制作完成的电视专题片《94战洪途》还在管道局电视台举办的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记得当年,为保证每周三次的一公司新闻和随后的电影放送节目能够顺利播出,父亲和他的同事们要轮流值晚班。特别是每年除夕,确保基地一万多名职工和家属完整收看央视春晚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多少个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父亲都坚守在机房,直到《难忘今宵》的歌声结束。而我和母亲也会伴着声声爆竹,将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父亲的工作岗位上。

  还记得父亲说过,当年的设备比较笨重,摄像机和录像机是分开的,肩膀上扛着摄像机,还要背着一个录像机,工作起来很不方便,有时甚至要两个人,一个扛摄像机一个背录像机;还记得父亲说过,一年冬天他们在阿塞线采访,汽车途中抛锚,等到救援的同事赶到,一车人几乎被冻僵,喝了两瓶烈性白酒才暖和过来;还记得当年一公司电视台制作一期“六一”节目,让我用充满童真的笔迹写下了“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几个字作为片头字幕,当看到自己写的字出现在荧屏上,别提多高兴了……

  儿时关于一公司电视台和父亲投身管道电视事业的点滴记忆,仿佛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深埋在我心灵的沃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发芽、扎根、生长、繁茂。

  时光转眼来到2011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越来越稳定,传输质量越来越好,网速也越来越快,加之管输企业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的工作特点,管道公司网络电视台应运而生。也是在这一年,平时爱好新闻写作和摄影的我被调入单位党群部门,从一名文秘转岗为新闻宣传管理人员,从此继承父亲衣钵,与管道电视事业再续不解之缘。

  这年,为了提高网络视频新闻质量,我们不仅新购置了高清摄像机、专业电脑和视频编辑软件等先进设备,还在单位站开辟了“视频新闻”栏目,更是下大力气从甘肃省电视台挖来了专业人员。设备、人员全面到位后,大家干劲冲天,经常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基层站队、管道线路和施工现场,足迹踏遍了陇原大地的陡梁立峁、戈壁荒滩和深山密林。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摄、采、编、写水平不断提升,在管道公司网络电视台的发稿量始终名列前茅。

  记得兰成管道全线投产的最后阶段,为了捕捉清管器通过管道过程中发出的类似火车行驶时的轰隆声,记录这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的摄影师趴在冰冷的土地上、耳朵紧贴地面听了足足半个小时,直到确认清管器即将经过才站起身来;兰成渝管道康家崖管段动火改线期间,为了记录我们自己培养的维抢修队伍首次“操刀上阵”的全过程,我们的摄影师冒着西北高原凛冽的朔风和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和维抢修将士们并肩奋战84小时,其间由于气温过低电池不耐用,摄影师还一度脱下自己的棉工装裹着摄像机进行拍摄;为了制作一部关于兰郑长管道的电视专题片,我们专程来到榆中县管段附近的兰州市最高点——海拔3670米的马衔山取景,时值五月孟夏,山中仍大雪纷飞,我们的摄影师出现了高原反映,头痛欲裂,但硬是咬牙坚持,出色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2014到2016年间,随着航拍设备的日益成熟,我们先后购置了两架装配了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无人机能够从“上帝视角”航行拍摄,弥补了传统新闻画面中俯瞰视角缺失的遗憾,可为观众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新闻现场,为观众带来不同平常的视觉冲击。记得2016年隆冬,我们在管道途经山区拍摄一场大型的管道泄漏演练。随着无人机逐渐上升到指定位置,通过监视器,只见群峦如奔涛,冰河似太古;一径公路像头发一样纤细弯曲,起伏着飘向无涯的远方;演练车辆、设备和人员都化作蝼蚁般的一个个小点。西部荒原的苍茫辽阔、雄奇犷悍也只有在这个视角才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电影大片的既视感。

  30多年来,两代管道电视人的成长奋斗与这个伟大的时代交织成一幅历史画卷,生动记录了管道人工作、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前程漫漫,任重道远,我将踏着父亲的足迹,继续在管道电视事业的康庄大路上砥砺前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