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古诗词经典乐章之探索与思考
摘 要:文章从“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听出乐趣、“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生发出感受、“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体悟出情感三方面研究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精神意义上的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词;精神成长;乐趣;探索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教学之思想境界。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心灵成长的角度,让古诗词阅读教学为学生开启人生的幸福之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听出乐趣
在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唐朝的作品比较多。这些古诗词充盈着丰富的人文色彩,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韵律充满美感,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和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都比较喜欢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但我们发现,由于小学生比较欠缺抽象思维能力,其形象思维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准,尤其是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就会出现对诗词理解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种学情,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就应不仅仅让学生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听课,更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经典诗词的意韵之美。譬如,在教学《江南》和《春晓》时,我选择了一些与此诗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曲子,在播放诗句的同时也播放乐曲。在这种情境的渲染和引导下,学生则不再只是简单而枯燥地听诗句,而是意趣盎然、诗情画意地欣赏着、想象着诗句所蕴含着的意义和韵味。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时,也同样配置相应的乐曲,使学生在朗读时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产生一种贴近诗境的感觉,这就是人们所推崇的一种俯而读、乐而思的诵读境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是那种“囫囵吞枣”式的逐字逐句的领会,应当是让学生真正地用心领悟,领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意韵之美。
二、“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生发出感受
古诗词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需要考虑学生心灵窗户的开启和情感世界丰盈的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达到开启心灵窗户和情感世界丰盈的目的,不是教师强行灌输所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学生去自我生发一定的感受。鉴于小学生的阅读水准和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等多方面因素,小学生所生发出来的一些感受极有可能不是特别积极、健康的,但应当说这属于正常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大惊小怪。在教学中,我所采取的策略仍然是以学生的读为主,仍然以学生的自读为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要让学生多读,学生所产生的感受还是基本可以趋向合理,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一致的。譬如,教学陆游的《示儿》时,《示儿》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的诗,学生在比较充分的阅读后,读出了不少自我意义上的感受,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对作者所抒发的爱国情怀,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有学生认为是悲愁的,有学生认为是悲怆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悲壮的。孰是孰非?我没有立刻加以评说,而是让学生继续进行诵读。诵读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因为学生不但抓住了“万事空”,而且抓住了“北定”后“家祭”时“烧纸钱”的“勿忘”之嘱托,感受到陆游之“悲”后所体现出来的“乐”,因为陆游胸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坚定信念。教学实践说明,“弹奏”经典文学乐章,需要让学生生发出真实的感受,学生也是完全可以生发出感受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需去越俎代庖,多重性的越俎代庖反而会制约学生的阅读感悟。
三、“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体悟出情感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一首首古诗词,可以说是一曲曲比较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乐章。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生活方面的经历距现在小学生比较久远,让学生生发出比较强烈的情感,会有一定的困难。古诗词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办法是多于困难的,教师所常用的办法是寻求作者所产生的作诗灵感。应当说,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都源于古代诗人所涉猎的生活,都是诗人受生活的触发所生出的灵感所致。那么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乃至于欣赏,也应当与学生生活的外延相当,也就是说,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回归小学生的生活。譬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将相应的生活与诗词所描写的内容建立起联系。当学生涉猎一定的生活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去吟诵相应的古诗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比较实在而又比较理想地悟出诗人的情怀。譬如,清明节学生们都要陪着自己的长辈去祭扫先辈,那是一种怀念和纪念,就让学生诵读《清明》,学生就会生发出诗人当时的情怀,甚至能够因此而生发出对先辈的情怀。譬如,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虽然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但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当学生在郊游中遇到不顺时,则可以让学生吟诵那篇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学生会因此而生发出强烈的母子情。学生的情感,不是靠简单的呼唤就能生发出来的,而是必须依赖于古诗之生活外延与学生生活外延的完美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上,而是要通过与学生生活、情感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学生体悟出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结束语
“弹奏”古诗词经典乐章,促进学生成长,应当多去关注古诗词充满激情的诗韵,还应当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心之和谐,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并科学应对。
参考文献: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