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古诗清明有感
读古诗《清明》有感_55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赶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剧了心中的苦闷。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询问何处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读了《镜明,千里皆明》林清玄 有感_550字
开始拿到这本书时,满心的喜悦。随手翻阅,四下里都透着智慧与灵气。充斥着佛家的思考、觉悟。作者林清玄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我经历“挫折”的时候,捧起他的书时,顿时有了一种思考。接着是清心。对着面前的书,我只想用陈之藩先生的一句话来说:“我每读此书时,并不落泪,而是想为自己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和这样广阔的胸襟。”这同样是何等的开阔,大仁大义之人。这本书对我或者我们来说很实用,我们现在是在桥上看风景的少年,会经历挫折、风雨、失败。走向另一段骄傲,是在楼上看风景,视野更加开阔,到老来,还会站在山上、云上、天上,接着欣赏风景。这风景是不同的,那是因为我们愈来愈高,看的愈来愈远,愈来愈辽阔。在当我们还年轻,还是在桥上看风景时,有挫折,而我们所看见的风景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更多的包容和智慧。我们的心要往更高的地方走。这些成败不过尔尔。有人会追求境界。但境界却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要回归自己的内心,我们内心在呼唤着什么,我在想什么,这样在追求的过程中,就能更欢喜自在些。这世界可以是美丽的、善良的,但它也可以是阴晦多变、暴躁的。没有超人全盘掌控着所有。我们要静下心来,静观其变。仍坚定的走自己的路。风雨来临,请记住,告诉自己,这算得了什么!我们还要往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呢。纵然,从容百倍。这本书可能没有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可能没有诗歌的浪漫舒适。但睿智深沉,为读者敞开胸怀,点燃心灯就是它独有的美丽。我将它推荐给所有的人。无论你在哪,桥上,楼上,山上,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