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讲课稿

黄飞

《古诗两首》讲课稿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两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总课时编号: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李白性格豪放,善交朋友,他曾写过很多赠于友人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赠汪伦》。

  二、学习古诗《赠汪伦》

  1、板书课题:赠汪伦

  2、解题:

  “赠”即送的意思

  汪伦是李白游桃花潭时结识的朋友,《赠汪伦》是李白临别前写的一首送给好友的七言绝句。

  李白赠送给汪伦的这首七言诗中,他要对汪伦说什么呢?

  3、学生自学古诗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初步读懂诗的内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4、初步朗读,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潭”

  读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前鼻韵母)

  “潭”是何意?(深的水池)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5、理解诗句

  (1)读第一、二行诗。

  A、理解“踏歌”、“闻”、“欲”、“行”

  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

  B、指名说说一、二行诗的`意思。

  C、前两行诗写了什么?(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场景)

  D、听到好友在岸边踏歌相送,诗人心里感慨万分,他想到了什么?

  (2)读第三、四行诗。

  A、理解“不及”

  不及:比不上。

  B、指名说说三、四行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C、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送别情深),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要求: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形成诗人登船将行,朋友踏歌相送的动态画面,抓住“千尺”、“不及”两个词语。体会诗人强烈的感叹之意和感激之情。

  四、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背诵古诗。

  附:板书设计

  赠汪伦

  乘舟欲行 忽闻 岸上踏歌

  桃花潭水 不及 送我情深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总课时编号:

  一、复习

  1、背诵《赠汪伦》。

  2、《赠汪伦》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二、学习《过故人庄》

  1、板书课题:过故人庄

  2、解题 故人:老朋友。庄:村落、田舍。

  3、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4、学生自学古诗。

  5、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黍、邀、圃、菊”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

  6、逐句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诗。

  A、轻声自由读一、二行诗,理解“具、鸡黍、至、田家”

  具:备、备办;至:到。

  鸡黍:泛指饭菜;田家:农家。

  B、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二诗的意思。

  (2)学习三、四行诗。

  A、观察插图思考:来到农家,诗人看到是一幅什么景色呢?

  B、结合图理解“合、斜、郭”。

  C、讲讲对仗句的特点。

  绿树 村边 合

  青山 郭外 斜

  这里“绿树”对“青山”是写事物的,“村边”对“郭外”都是写景物特点的。

  (3)学习五、六行诗。

  A、理解“轩、面、话、桑麻”。

  B、根据图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五、六行的诗意。

  C、学生判断这两行诗是否也是对仗句。

  (4)学习七、八行诗。

  A、理解“待、重阳日、就”。

  B、指名把七、八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

  7、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8、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探望老友,主客把酒话家常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画卷,体现了农家生活的恬静舒适。

  附一:作业 设计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赠( ) 潭( ) 郭( ) 圃( )

  增( ) 谭( ) 廓( ) 辅( )

  二、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附二:板书设计

  过故人庄

  至 回家

  (见) 绿树、青山

  我 开轩 面 场圃

  把酒 话 桑麻

  (愿) 重阳(来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