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词34首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6.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9、.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0.过零丁洋(文天祥)
20、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5.无题(李商隐)
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6.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西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7.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9.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1.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3.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①,邀我至②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④面场圃,把⑤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①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②至:到。③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④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⑤把:端着,拿起。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鸡黍( ) 郭外斜( ) 面场圃( ) 重阳日(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故人:__________ 邀:__________ 且:__________
3.孟浩然,_____代著名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另一位田园派诗人__________合称为“王孟”。
4.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客间深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人认为是最后两句诗集中表达出来的,有人认为是贯穿全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hǔ xiá pǔ chóng
2.老朋友。 准备。 邀请。
3.唐 王维
4.我认为是贯穿全诗的。本诗先写老朋友的邀请,再写优美的环境,使朋友聚会心情畅快,充分地表达了两人的情谊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意思对即可)
内容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强调美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主要方法有音韵美;体会情感,浸润人性美。
关键词:创设情境 意境美 音韵美 人性美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因此,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这不仅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很有好处。
一、创设情景,激发品读兴趣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的联想与想像去感悟诗歌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景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景认知的单一性。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的学生想像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因此,依照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情景交融,体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首先,品析名句。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其次,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三、深入感受,再现音韵美
要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享受音韵美,培养朗诵技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应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反复吟诵。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启发学生用轻读读出月下的静谧,用延长的拖音品味闲适、恬静的气氛。一开始可以有意识地读得夸张一些,其中,可以教师范读,可以自由练读,可以互读互评,可以配乐营造气氛,可以配图加强直观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样。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大胆地、兴味盎然地去吟读。在多遍初读之后,让学生闭目暝想,并把所读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然后演演诗人当时的神情举止,说说诗中描绘的山川景物,谈谈脑中闪出的特写镜头,教师要珍视学生在初读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走近诗人,走近诗境。
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一部分语感好的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的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
四、体会情感,浸润人性美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对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和陶冶情操起着重作用。杜牧的《江南春》处处写景:莺歌燕舞,柳绿桃红,山清水秀,酒旗春风……但诗人并未陶醉于大好的春光当中,结句通过一幅烟雨迷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深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一个“更”字写出了对老朋友分别后无限的牵挂和思念,收到了“一字千钧”的效果。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将士们为保家卫国宁愿献出宝贵生命的高尚人格气贯长虹。而《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人性美,尤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多次在诗里展现过愿为拯救苍生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怀,而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各使苍生有环堵’(《寄柏学士林居》)的愿望来自他痛苦生活的体验,他也曾在其他诗里多次表现出推己及人的可贵精神,而这里表露的却不是为了一己的安定和幸福。为了穷苦人的幸福,他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高尚的人格美能够让学生刻骨铭心。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内容预览:
38首古诗鉴赏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yuān :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参考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作者简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古诗词作者背景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
【注释】
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古诗词今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古诗词名句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
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 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南宋江西吉水人。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一生作诗二万多首,流传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诗构思新巧,风格清新活泼 ,平易自然。语言通俗晓畅,自成一家。 晓出 : 早晨走出。
注释:
净慈寺 : 西湖边上得一个著名佛寺。
林子方 : 作者的朋友。
毕竟 : 到底。
西湖 : 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
四时 : 四季。
别样 : 特别,异常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注词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赏析】
①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