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寒食节的古诗词

马振华

  寒食节的古诗词 篇1

  1.《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野望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3.《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年代: 唐 作者: 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4.《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5.《寒食寄京师诸弟》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6.《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

  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

  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

  7.《寒食夜》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8.《点绛唇·寒食今年》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

  9.《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

  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

  10.《寒食夜》

  年代: 唐 作者: 韩偓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寒食节的古诗词 篇2

  《寒食》原文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译文翻译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注释解释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荆州刺史刘表几次邀他出来做官,他拒绝了,带领全家到鹿门山中采药。后来另一个隐士司马徽来看他,正碰上他上坟扫墓归来。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

  诗文赏析

  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记其时江南风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成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曲幽,亦青青可爱。……从人家上冢者……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冢者尤多”从此诗可得知,南宋时潮州民间在寒食节也有插柳的习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没有禁烟寒食,而清明节却像东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一样携带女儿上山扫墓(即“上冢”)。

  后两联在记事中寄寓抒情。颈联写所见:汉唐帝王的陵墓连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开满梨花。尾联写所感所闻:我还是开怀畅饮吧,醉后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

  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确实永恒的、常新的。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其实,赵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阳军的谢表中曾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了,说:“此老倔强犹昔!”(《宋史》本传)

  寒食节的古诗词 篇3

  《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翻译

  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注释解释

  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钿(diàn):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思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