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赋《西游》之十四参考
孙悟空被二郎神等天兵天将捉住了,依玉帝老儿的旨意,要砍了他的头,将他碎尸万段。其实也难怪,没有孙悟空之前,人家天宫满消停的,谁敢在天宫里闹,有谁敢拿玉帝老儿根本就不当回事,又有谁敢称老子天下第一,敢自称自己是“齐天大圣”?不就是你孙悟空么?孙悟空在地下天上这么一闹,把玉帝老儿吓坏了,他感到了危机,有人敢将天宫撼动,这还了得?十万天兵天将都败在了他的手下,玉帝真的很害怕。多亏观音菩萨出了主意,二郎神出面,终于将孙悟空捉住,解了玉帝的燃眉之急,救了玉帝老儿的驾。在这样情形之下,玉帝老儿能不仇恨孙悟空么?能不想置于孙悟空死地而后快么?所以,当孙悟空被押上斩妖台的时候,有这样一首词: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这样一段词,其实是在指责孙悟空,批评他“心高图罔极”,还指责他“不分上下乱规箴”。当然,这样的批评与指责,都是向着玉帝老儿说话的,也就是说,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说话的。
孙悟空被押上斩妖台,绑缚在降妖柱上,被处死了。可是,无论是刀砍,还是斧剁,或是枪刺剑剐,都无济于事,孙悟空就是不死。非但不死,连他的一根毫毛,都不曾伤损。既然如此,南斗星命令火部众神,放火烧他,可仍旧烧不着。既然火烧不着,就又改变了招数,用雷劈,仍旧不管用。玉帝对此,也是束手无策,这时,太上老君出主意说,这猴子吃了蟠桃,喝了御酒,又偷吃了我的仙丹,所以,对他施用对常人的刑罚处死他,当然是不管用的。我看,不如将他放进我的“八卦炉”里,以文武之火锻炼,既可炼出我的丹来,也会将他化为灰烬。于是,孙悟空又被投入炼丹炉里,直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太上老君以为,这回孙悟空一定被化成灰烬了。可是,当炼丹炉打开之后,孙悟空竟从丹炉里跳了出来,他蹬倒了丹炉,往外就走。太上老君上前去抓他,被孙悟空推了一把,栽倒在地上。这时,孙悟空从耳朵眼里取出金箍棒,迎风一晃,碗来粗细,拿在手里,又开始闹起天宫来,有这样一首诗为证: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这首诗里,需要解释的是“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就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谓“五戒”,就是指一戒不杀生,二戒不偷盗,三戒不邪淫,四戒为不妄语,五戒不饮酒。这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千变万化的根本,在于“三皈五戒”。如果不顾这“三皈五戒”,即便有了无穷的.变化,而失去了根本,那变化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其实,这里既是指的孙悟空,也是在指玉帝。当然,肯定孙悟空“三皈五戒”的真,而批评玉帝老儿“三皈五戒”为假。只是不好意思挑明了直指玉帝罢了。还有一首诗,说的是孙悟空手里使用的金箍棒: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
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太虚”一词。“太虚”,有多种解释,如指空寂玄奥之境,如指天空,如指宇宙。古代哲学概念中的“太虚”,指的是气。《道德经》里的“太虚”,指的是“道”。所谓“道大而虚静”。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那么,既然“道”是世界的本源,道家的“道”,也就是“太虚”了。当人们弄明白太虚的真正含义之后,也就懂得了,此时的孙悟空,是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道,而他的道,恰好直接体现在他手里的金箍棒上,因此,他可以任意用它,不管是让它长短或是横竖,正义在胸,真理在手,可以纵横天下,任其“卷舒”。
下边,还有一首诗,仍旧是在赞颂孙悟空: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
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首诗意思是说,孙悟空是得道的高人,对所谓道的理解与体悟,是深刻的。然而,玉帝将孙悟空请上天庭,给了个他一个无品无级的养马的官衔,难道这就是对孙悟空道行的理解么?在玉帝看来,只要孙悟空与天马们和睦相处,就能把孙悟空拴住,拘束他不再造次生事。然而,玉帝错了,因为真理只有一个,所谓万法归一,孙悟空的道,只有如来佛祖才能理解,只有他们,才能默契相处。
由上边这样一首诗不难看出,书作者对玉帝是嗤之以鼻的,而将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比肩,不是高抬孙悟空,而是为孙悟空后来的作为,进行了很好的,也是必要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