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词 范文
一到寒假,我这个十足的微博控,自然少不了上上微博,转转趣事。这个寒假我在微博上接触更多的是诗词,认识了一些写“微体诗”的作者,和几个写文的老师。
我曾问过黄明仲老师如何才能写出一首好的诗歌。老师说:“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多看多写很重要。”我也曾问过杨老师,为何我写不出好的诗歌。杨老师说:“因为你的作品一味地追求华丽,而没有给文章立一个‘意’,要多看经典诗,读经典文。不只是现代诗歌,在品读古诗词时也是一样的。”
是啊!不论写出的文章再怎么优美,语句再怎么华丽,如果没有立意,那又有什么用呢?就好比鱼和熊掌,若是能够二者兼得,自然最好,但若是无法做到这样,自然是立意更加重要。《红楼梦》中的痴情才女林潇湘说过:“词句终究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阅读文章是选材很重要。若是读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浅近的诗句,不如读辛弃疾的'《水龙吟》。当你品读着辛词的时候,会发现,辛词会给人感觉辛弃疾在写词的时候不是用墨写的而是用血泪写的。一遍遍品读辛弃疾的作品,仿佛能看见他在一次次叹息,将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辛词,最让我感到钦佩的自然是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诗人——李清照。
在少女时期这位令人钦佩的女诗人就已拥有大气胸怀和历史眼光,在历经磨难,国家衰败时,她在乌江亭前的绝唱不输于任何一个热血男儿!
在众多李词中我最喜欢那首著名的《声声慢》,那种凄凉的美。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具代表性。她愁什么呢,她愁国、愁家、愁情、愁学,一首《声声慢》写尽了哀愁!李清照是孤独的,因为她的思想前卫,无处寻知音,被当时的社会看成另类,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伤透了这位女诗人的心。她受尽艰苦,报国无门,学无所传,使别人视她为怪异。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写出了《声声慢》。黄玉峰老师曾在书中说到:一首《声声慢》确立了这个苦命女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
品读这些经典的作品时,就像在放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音乐用歌声,用舞蹈,传达内心的感受。语文也是种艺术,在字里行间,在笔墨情调中诉说着种种情感。
编辑评语这只是我在读了《把栏杆拍遍》后的一点感受,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