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古情诗推荐

王明刚

七夕古情诗推荐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