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日益受到关注,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更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最后达到教学目的这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应该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广泛应用。本文从如何在教学中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谈起,并举例说明了课堂上应如何正确运用问题教学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古典诗歌教学;优势
一、问题教学法的简介以及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日前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典诗歌教学更加应该予以关注,课堂上古典诗歌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不但能够丰富知识,增强底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因此,有必要在古典诗歌的课堂上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质。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具体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的自觉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围绕研究专题进行的,它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同时,“问题教学法”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益探索。“问题教学法”能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探索、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问题式教学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
维大胆尝试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最后达到教学目的这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应该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广泛应用,甚至应该成为教学方法中的主力,原因有三:
问题是教育的源头
众所周知,当我们对一门学科的问题逐渐清晰最后形成体系的时候,这个学科才会正式成立,逐渐的走向科学化。因此,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可以用问题来进行梳理和展开。这样我们会发现,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很多存在争议的问题都是源自一个模糊不清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只要我们抓住学习中的核心问题,对其进行系统的、长期的、扎实的'训练,不是一般地复制知识,而是再现知识的生成轨迹,感受知识生成的热情、茫然和发现的冲动。教育的过程也不是为了传承知识,更应建构知识的生成方法、过程与价值,而任何知识的生成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与教育天生有着不解之缘,所以问题是教育之源。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
每当人在面临着问题,为处理这个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认知加工活动。因此,问题是对自我的拷问。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会怎么样?它就会灌输和强制记忆一种现成的结论。所有的问题解决虽然有规律可循,但总包含着思维主体的个性。李白有没有个性,苏轼有没有个性,李白为什么会不可一世,东坡为什么会潇洒旷达?因为他们发现了问题,且这个问题必须以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去对待才能凸显其价值。一个人为什么会没有鲜明的个性呢?因为他认同别人,那他就不会发现问题,不会去质疑别人、拷问自己。因此,铸就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使其精神上趋于成熟、理性。问题是知识的大门,是智慧的钥匙,是思维的火把,所以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教育而言,问题是一切教育的原点。
问题是教学的资源
没有问题,就没有富有价值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育是通过问题才收获了需要学习的资源。所谓问题,就是指此在状态向彼在状态飞跃的思维契机;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指我们获得了由此及彼的程序、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重在寻找方法。怎样在课堂上寻找方法呢?我们必须发现和利用课堂的优势,这就是课堂里的诸多思维个体以及这些个体之间通过对话而形成头脑风暴并最终将会带来的无穷的方法空间。所以课堂上组织对话,是解决问题最具可能性的途径之源。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思考求知的步伐,所以问题总是会纷至沓来。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资源,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价值,因为它将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资源;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越多,说明课堂教学的资源越丰富,空间越广阔,这将使古典诗歌教学课堂教学魅力充穷、意犹未尽。
二、如何发挥问题教学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一深刻
选择问题要深刻。上一堂课,就像下一盘围棋,要尽可能地拓宽其艺术空间,当然也要适度,因为课堂只有45分钟,为此要精心选择教学的"点"。在一堂古典诗歌鉴赏课堂上,会遇到很多问题,会有很多看问题的视角,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然后用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学生最需解决的问题跟进,这样便于教学评价与检测,使诗歌鉴赏获得清楚的“深刻感”。
关键词二丰富
解决问题的过程要丰富多彩。"点"选择好了,接下来就是要将点演绎成线、面与体,使之成为一个丰富而具体的点。事实上也就是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采取行动的思维和实践过程,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将学生解决不了难题,将其拆散;如果学生纠缠于杂乱的问题无以自拔,我们就适时将其归并。这样做会使课堂充满大开大合、能屈能伸的“张力感”。其次,课堂中的问题很多,但会在不同的教学时间内提出,我们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契机对他们各个击破,使课堂获得张弛有道的“节奏感”。最后,由于课堂中问题的思维质量是不等同的,这样会引起的教学效益相差甚远,所以我们要果敢地抓住那些富有思维价值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在关键处浓墨重彩地组织教学。
关键词三层次
问题链的构建要有层次感。层次就是在选好点之后,如何排列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教学的思路和线索,丝丝入扣,环环相连,使课堂结构显得很紧凑,环节学生的审美疲劳,一堂课的成功离不开有意味的形式——独特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当中最重要的又是层次感,层次感可以使得秩序摆脱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生活语境。
三、以唐诗鉴赏为例,介绍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问题教学法
(一)老师恰当的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既是纽带,也是标志。课堂中的问题讨论应该是围绕问题进行的讨论。课堂中的问答,应该是猜想、论证与演绎。课堂行为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课堂。然而,问题究竟应该由谁提出呢?由老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由学生提出胜过由师生互动提出,由师生互动提出胜过由教师提出,由教师提出胜过不提出。当然,这里有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笔者强调教师必须预设课堂最有价值的问题,但必须通过学生生成出来,这不是埋伏设套让学生钻,而是"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因此,要求教师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在鉴赏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交通和通讯都已很发达的今天,每当朋友分手的时候,可以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心情,但是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唐代,山的那边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天各一方的朋友是不肯能“若比邻”的,而初唐的王勃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说出如此乐观自信的诗句?老师让学生自己找出一系列古人描写送别的诗词,甚至可以选择当代的流行歌曲,让同学们说出每一个送别诗词或歌曲中分别表达的情怀,让同学们发现其中感情的异同,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一样是送别,会产生如此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比如:王勃的诗和我们熟悉的歌曲《送别》,李白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当代歌星白雪的通俗歌曲《久别的人》。就会很容易发现其中感情基调的不同。
(二)在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中,老师归纳和总结出问题解决的方向和主次
学生寻找问题答案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一定会五花八门。但是,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中,一定可以理清思路,分出主次,概括出回答问题的方向。就上述问题,也许同学们会介绍出王勃该诗的写作背景、写给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写的?王勃是何许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生平故事?对文学有怎样的贡献?等等,围绕作者本人生活年代,同学们会找到各种各样的资料。这时候,老师应该协助同学们将这些问题归纳总结,课堂的张力感和节奏感在这个时候能更好的发挥出来。追问关键性的问题,将次要的作为简单了解带过。如果哪位同学在谈到唐朝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整个唐代宽容大气的文化气度时,应该让学生多举例,详细说明唐朝与别的朝代在文化氛围上的区别,为什么诗会在唐代取得繁荣,而不是其他朝代?为什么初唐时候的王勃会认为朋友分离也如同在身边一样,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相信自己与最亲爱的朋友分别之后,自信乐观的心情会胜于离别的哀伤。答案当然是大家都健康的、好好的活着,不会有什么灾难降临,不会有战争发生,不会有疾病临到,不会有潦倒贫困的现象出现等等。这样的追问,会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王勃生活的初唐是个怎样的朝代,为什么会让生活在里面的百姓能如此心胸开阔,朝气蓬勃,对生活抱有如此乐观开朗的心态。这样学生会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发现社会背景对诗人心态的影响,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诗人独特的性格个性决定的。这样,就使问题解决得到筛选,最后确定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方向。即了解写作背景的同时。了解诗人的性格个性。这两个原因主要决定了诗人的写作风格、视角、人生见解和审美情趣。
结语:问题式教学法能够让老师和同学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筛选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问题教学的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发现了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找到追踪答案的思路。同时,也能使老师发现了新问题,教学相长。"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不断提升的问题解决过程,学习者在此期间,对自己的任务连续不断地重新思考和定义。”
参考文献:
[1]张奇译.《问题解决心理学》[英]S.LanRobertson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2]范玮译.《问题解决的教与学——一种跨学科协作学习的方法》[美]